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子及其计算方法,从机理上分析各因子给未来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从土地生产潜力退化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荒漠化顸警模型。以疏勒河流域为背景,在GIS平台支持下,应用预警模型分析了该流域昌马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后的荒漠化趋势,对灌区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
天麻的营养来源于蜜环菌。这是人工栽培天麻的基础。蜜环菌在天麻生长发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为此栽培天麻之前,必须先培养蜜环菌材。笔者连续栽培天麻数年,现将蜜环菌材培养的适用技术介绍如下。1蜜环菌的形态特征1.1菌丝:是蜜环菌的营养体。在腐烂或半腐烂的树枝、树根或其它植物上,可以看到白色的束或块的菌丝集合体。1.2菌索:是蜜环菌菌丝体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结构,是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步转化而形成的。菌索常附于天麻表皮、菌棒表面及快腐朽的菌棒、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幼嫩的菌索为棕红色,前端有黄白色或…  相似文献   
3.
天麻无性繁殖是以小球茎作种麻的一种栽培法。其方法简单易掌握,栽培过程中如温、湿度适宜,蜜环菌长势旺盛,白麻、米麻可以长成箭麻或白麻。由于北方受自然条件影响,目前多进行室内箱、筐、架栽等方式,其栽培方法采用菌棒伴栽法;菌棒加新棒栽培法;菌枝伴栽法。1栽培时间的选择秋栽选在11月中下旬,边收边栽。栽后直接一体休眠。春栽3月末至4月上旬,栽后50天形成天麻与蜜环菌生长接菌环境。2栽培方法2.1菌棒伴栽法:先在容器内(木箱60cm×40cm×35cm)竹筐等废木包装箱铺上1层2~3cm厚枯阔叶,用多菌灵水喷湿,…  相似文献   
4.
5.
林药间作穿山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保护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东北地区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以往人工造林物种单一,密集集中,直接影响生物物种繁衍,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发展,致使许多林地药用植物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75%、65%、55%、45%、35%等5个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水分控制梯度,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对黄菠萝幼苗高、地径、根长和侧根数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对黄菠萝幼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山阴县、应县地区土地盐碱化现状、危害及成因,提出了井灌井排、平整土地、化学改良控盐碱、生物防护弱盐碱和土壤深松耕作等5种治理措施,以期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川东浅丘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东部低山浅丘区为例,基于生态安全视角,深入实地调查本区域土地整治规划动态。通过对川东浅丘区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进行浅析,得出该特殊区域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次生环境影响,并提出造成次生环境干扰的相关补救措施及统筹土地整治过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政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并促使其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吴曦  罗君  郑吉林 《绿色科技》2020,(4):154-157
指出了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地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较之传统的地貌学分类,基于DEM数据划分地貌类型的方法更全面、准确。以30m×30m的GDEMDEM数据为基础,以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指标对该地区地貌形态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分析窗口面积为0.15km2,汉源地区的整体地貌特点为:东、西两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倾斜。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共划分出9种地貌形态。以该区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的尝试,具有典型代表性,为基于DEM的地貌类型的快速定量系统划分提供了经验与方法,分类结果与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柴河林业局现有樟子松人工林2630hm2,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达到51.56%,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总和占48.44%。对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应遵循密度效应规律,保留合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樟子松人工林应在12~15年开始抚育伐,采用中度的采伐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