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高矿化度潜水地区典型包气带细粒土质毛细水上升规律,在室内开展不同矿化度潜水条件下(淡水、30g/L、100g/L和250g/L),不同粒径分布粉质粘土毛细水上升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粒径分布,高潜水矿化度对重力势的改变是控制毛细水上升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结构;随砂粒含量增加,相同时段淡水毛细水上升高度趋于最大化;各处理毛细水上升历时曲线均可用幂函数描述,一阶求导显示毛细水上升速度随时长增加迅速衰减;不同矿化度处理各粒径组毛细水上升曲线之间的差异性,也进一步验证高矿化度潜水与淡水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规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高矿化度土壤水条件下的水力特征参数,并比较不同处理的影响,实验测定淡水、30、100及250g/L土壤水矿化度处理土样脱湿过程的水分特征曲线,并利用RETC软件进行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粉质黏土条件下,van Genuchten-Burdine模型可拟合各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各组实测曲线形态显示,在吸力较大阶段,当土壤水吸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含水率才发生变化,二者呈多值对应关系。TDS-30处理对应的残余体积含水率θr最大,α、n值最小,非饱和水力传导度K值衰减最快;中等大小孔隙的变化对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影响较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矿化度潜水蒸发数值计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水是南疆5地(州)生活用水及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在南疆5地(州)采集了104个地下水样,测定其pH值、总溶解固体、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24-,采用一票否决法对各取样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进而完成了地下水水质等级分区,统计了各地(州)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中所占的比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天然水质较差,并存在人为污染。据此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克苏地区高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与当地饮用水安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息息相关。文中以阿克苏地区平原区22个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分析及MAPGIS软件等方法从宏观上对该地区地下水F-含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平原区地下水的F-质量浓度呈东、西部高,中部低分布;地下水的pH值越大,F-质量浓度越高。得出了F-质量浓度与K++Na+、Cl-、SO24-TDS、HCO3-质量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Mg2+、ρ(K++Na+)/ρ(Ca2+)之间存在着线性正相关关系,与Ca2+质量浓度之间存在着线性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提出应对地下水高氟问题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平原区5地(州)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2003年与2011年57对(原位点52个,就近点5个)取样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各项水质指标.结果表明,2003-2011年,盆地中劣质水(Ⅳ、Ⅴ类水)水样点占总取样点由2003年的63.1%升至2011年的82.5%,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内的水样点均恶化为Ⅴ类水.分析了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有成井质量差、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超量开采等,提出了控制城镇污染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分层开采地下水等塔里木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改良与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利用LCpro+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仪对覆膜沟灌条件下的棉花光合作用进行系统监测,来分析南疆地区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棉叶温度、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其中气孔导度与棉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棉叶温度和胞间CO2浓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降低棉叶温度,提高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等措施来提高棉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新疆伊犁河谷地2003年和2011年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同一水井2011年和2003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伊犁河以北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7眼)的100%,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0;以南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10眼)的90%,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SO2-4、Cl-、高锰酸盐指数等。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4眼)的50%、质量类别变好的占50%、质量类别不变化的占0;伊犁河以南地区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8眼)的0、质量类别变好的占62.5%、质量类别不变化的占37.5%。从研究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简析了伊犁河谷地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