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研究马铃薯茎叶在自然萎蔫过程中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其制作青贮饲料提供参考。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5个萎蔫时间:刈割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每个处理4个重复。第4天水分达到青贮要求,但叶片有所褐变,第5天有部分霉变;随着萎蔫天数的增加,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第4天时分别下降了18.6%、6.9%、21.8%,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以上结果说明,如果以马铃薯茎叶制作青贮饲料,最好在保存条件好的情况下刈割后3天内完成,但需要添加吸收剂以使水分达到青贮要求。  相似文献   
2.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草植物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和化学计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阐释羊草割草地羊草种群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羊草功能性状对施肥处理较为敏感,但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部分指标敏感程度减弱;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长,茎长成为羊草株高增长的主要因素;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有利于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羊草氮含量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逐渐增加,羊草氮含量与羊草C:N存在高度负相关,施肥(N 10.5 g·m-2+P 5.1 g·m-2)处理下羊草叶片和茎的C:N,羊草个体和叶片C:P最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樱椒特征特性,提出栽培上具体措施及几种间作模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26d和5.75d,施药3240g ai·hm^-23次时,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d,霜脲氰的残留量在马铃薯中低于0.0098mg·kg^-1,在土壤中为ND-0.0100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与多年生禾草混播3年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特征,筛选出修复效果最好的混播比例,本研究采用比色和氯仿熏蒸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以藏沙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hum)不同比例混播为处理,分别为T1(4∶1∶2),T2(4∶2∶1)和T3(5∶1∶1),同时以未修复沙化草地为对照(CK),并与天然草地(NG)作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比例混播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有效磷、碱解氮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因此,灌草混播时,适当增加灌木的占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是主要的植物生理参数之一。本研究根据地面实测数据和由HJ-1CCD(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Landsat-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影像提取的NDVI,分别建立研究区FPAR估算模型,对比分析和评价了CCD和OLI数据在反演研究区FPAR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CCD和OLI数据计算的NDVI与实测FPAR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针对每个基本采样单元(Elementary Sampling Units,ESU),两种数据反演的FPAR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反演值相差甚少;剔除影像中受到云和云影影响的区域,整个研究区利用CCD与OLI数据反演的FPAR相关性好、分布趋势一致,且反演值均值差很小。本研究结果对该区域FPAR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使用HJ-1CCD数据。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监测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的重点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该研究以邵阳市城区为例,以2006~2012年邵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图件以及历年建设用地管理台账、农用地转用台账、土地开发整理台账等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邵阳市2009~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叠加分析并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从而对其扩张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空间偏离度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邵阳城区用地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规划调整应采取的方式:邵阳市在用地布局上应尽量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布局,参考已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情况,将近期急需落地但又不在规划圈内的项目用地调整到规划圈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干热河谷地区潞江坝的6个基因型咖啡品种进行了评价调查,在3年里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量、单株产量、鲜果千粒重及干果千粒重等并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今后干热河谷地区的咖啡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