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库技术在园林植保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数据库技术在植保领域中的应用和当前的开发现状。介绍了上海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信息查询系统(VPPDIS)的开发情况及其主要功能,并对数据库技术在园林植保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系模型在绿化植物有害生物数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关系数据库概念和关系模型的设计理论,阐述了关系模型中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关系规范等在绿化植物有害生物数据库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羊茅褐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羊茅褐斑病菌的鉴定、致病性测定、发生规律的调查及室内外药效测定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高羊茅褐斑病的病原菌为Rhizoctoniasolani。在PDA培养皿上25~30℃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室外调查表明此病害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至9月。经室内外药效试验筛选,结果表明较好的防治药剂为宝草津、力克菌、敌力脱、甲基托布津,室外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54%、90.64%、72.94%、72.83%。  相似文献   
4.
椰心叶甲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对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生物学、生态学实验研究及信息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3分析预测了其在中国大陆的可能适生范围。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中国的高度适生范围大体在16.53 ̄25.73°N,97.85 ̄118.91°E,涉及华南、西南、华东5个省(自治区)的58个点;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大体在22.98 ̄33.87°N,88.88 ̄122.81°E,涉及华南、西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9个点。  相似文献   
5.
江伟  袁芳  李跃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66-11166
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虚拟仪器的结构与组成,阐述了虚拟仪器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农机设备检测方面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李跃忠 《花卉》2009,(6):9-9
农药按作用对象可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等多种;按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如绿颖等)、化学农药(如吡虫啉等)和生物源农药(如Bt、烟参碱等)。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温度对褐边绿刺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其各虫态发育进度和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组建了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20~30℃时褐边绿刺蛾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1、2、3、4、5、6、7龄幼虫、幼虫期、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3、10.22、7.76、15.19、10.65、13.04、12.41、11.79、11.43、8.79、17.48、8.75℃,有效积温分别为100.92、22.34、88.64、34.99、68.18、65.82、80.36、145.83、510.20、414.95、15.68、1159.30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雄成虫寿命比雌成虫长;单雌产卵量在30℃下最高,平均为120.10粒,20℃下最低,仅为61.78粒。25~30℃为最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成虫繁殖力高,种群趋势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因子对褐边绿刺蛾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4.10。捕食和寄生性天敌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总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2.444 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为2.204 4;核型多角体病毒作用最小,为1.239 8。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褐边绿刺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构建定量的城市绿地害虫灾害预警体系,指导城市绿地害虫防控工作,以褐边绿刺蛾为代表,将害虫对绿化植物的危害作为自然灾害与风险的一种形式进行剖析,采用多指标综合计算法,将害虫灾变过程中警源、警兆和警情等不同风险要素的36项指标进行1~5级赋值并运算.以上海环城绿带南汇段为示范区,预测2006年褐边绿刺蛾第2代灾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区段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5.9、28.3和27.4,综合警度值为81.6,符合中警等级要求,应发布黄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