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以Br^-为示踪剂,研究了90 mm/15 d和30 mm/5 d两种灌水频率下,1.7,1.2,0.8 m地下水埋深土壤中溶质(Br^-)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或同一地下水埋深条件下,高、低灌水频率土壤中溶质运移快慢的趋势是变化的。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高灌水频率土壤中溶质(Br^-)运移由慢于低灌水频率逐渐转变为快于低灌水频率;高灌水频率土壤中Br^-较集中地向下运移,低灌水频率土壤中地下水埋深越大,Br^-分布越均匀分散;高灌水频率不利于土壤溶质(Br^-)积聚于土表。  相似文献   
2.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发展西藏高海拔地区节水农业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春青稞不同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程度的响应。试验处理包括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处理(对照)以及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显著降低了春青稞耗水量和耗水强度(P0.05),且其减小程度随着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影响最大,其轻、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分别减少全生育期耗水量19.6%和24.2%;在水分亏缺处理下春青稞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不同水分亏缺没有导致减产,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64%~21.85%,节水4.96%~24.24%。当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55%田间持水率时,对春青稞产量及构成没有产生显著不良影响且获得了较高的节水率,表明在西藏高海拔半干旱寒区,可以通过秸秆覆盖农田管理措施,使春青稞获得更大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暗管排水是高地下水埋深地区农田排水的主要方式之一。【目的】确定农田暗管-明沟组合排水系统的布设参数。【方法】根据农田排水理论,建立了农田暗管-明沟组合排水系统布设参数计算模型及其C#语言编程。【结果】在题设条件下,考虑地下水蒸发影响时的吸水管间距比不考虑其影响可增大2.9%~17.3%;吸水管间距由15 m增大到25 m时,地下水埋深降深减小24.7%~27.5%;当吸水管埋深由1.5 m增加到2.0 m时,地下水埋深降深可增大34.8%。计算结果与相关算例的最大相对差异小于1.2%,运行速度快,在5 s内可以完成计算过程,适用于不同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蒸发条件和作物种植条件。【结论】设计的软件减轻了农田水利工程基层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以Br-为示踪剂,对90 mm和45 mm两种次灌水量下,1.7,1.2和0.8 m地下水埋深土壤中表施溶质Br-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表Br-聚集趋势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增强;随灌水次数增加,土表Br-向下淋移趋势随水位加深而减缓;较浅的地下水埋深有利于土壤溶质(Br-)向下运移;随次灌水量的增加,土表溶质聚集减弱,土壤溶质向下迁移加快。即较浅的地下水埋深和较大的次灌水量能促进土壤溶质向下迁移,减弱其在土表的聚集。  相似文献   
5.
“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破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障碍,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可持续发展。以农业科技推广成功实践为例,研究"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和自然延伸,是我区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一次创新。"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推动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供参考,值得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研究,为Penman-Monteith公式在关中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先后推荐的Penman修正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关中地区3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参照作物腾发量,确定关中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比较分析基于Penman修正式与基于Penman-Mon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的差异。在关中地区,冬小麦基于Penman修正式与基于Penman-Mon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有显著差异;而夏玉米的没有显著差异。在关中地区推广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时,目前正在使用的基于Penman修正式的冬小麦作物系数需要校正;而夏玉米作物系数无须校正。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是高海拔寒区玉米栽培的重要参考依据,以青贮玉米("鲁单9088""京科665""MC278")、鲜食玉米("鲁甜糯6""鲁甜糯7")和籽粒玉米("GL14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密度种植模式下,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均实现了乳熟,籽粒玉米实现了完熟,这对高海拔寒区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对高海拔寒区土壤温度和春青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秸秆覆盖对高海拔寒区农田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春青稞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覆盖量设置为0(CK)、5 000(M1)、10 000(M2)、15 000 kg/hm2(M3),共4个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地表秸秆覆盖可显著调节土壤温度。与CK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可降低春青稞苗期日均土壤温度2.8~3.9℃,而提高其他生育期土壤温度0.4~1.8℃。秸秆覆盖显著降低了春青稞苗期和拔节期株高(2.29%~16.53%)和干物质量(3.98%~25.93%),增大了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株高(3.12%~10.31%)和干物质量(2.17%~18.26%)。秸秆覆盖显著减小了0~20 cm土层的根密度,增大了其他深度的根密度。秸秆覆盖显著增大了春青稞千粒质量(4.65%~13.95%)和籽粒产量(4.30%~13.50%),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穗长和穗粒数。整体而言,秸秆覆盖量(M1~M3)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春青稞生长参数(除穗长和穗粒数外)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有利于春青稞幼苗的茁壮生长及其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短缺和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问题,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灌排理论,结合不同典型区的灌溉排水特点,提出黄淮海平原明渠灌溉排水一体化渠系规划布置设计方案,编制了渠系布置参数计算软件,分析不同典型区渠道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控盐区以及灌溉排水并重区,渠道间距随地下水位埋深和排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排渍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渠道间距随着土壤质地由粘性到砂性的转变而逐渐增大。在灌溉排水补源区,渠道深度和渠底宽度随设计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渠底坡降的增大而减小。与传统渠系布置相比,在灌溉排水补源区的一体化渠系布置可减少渠系占地面积约55%,工程土方量70%。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春青稞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对春青稞(Hordeum vulgare)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桶栽试验研究。试验处理设充分灌溉处理(2个水分控制下限和秸秆覆盖)以及在全生育期和5个不同生育期的4个水分亏缺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处理,共27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条件下,75%田间持水率水分下限控制处理的春青稞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大于80%水分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试验处理中最大。在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均小于充分灌溉处理,且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获得更大的作物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极度水分亏缺却导致最低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除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外,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拔节期、分蘖期和灌浆期水分亏缺对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较大。地表秸秆覆盖或全生育期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春青稞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