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宽叶韭的无性繁殖及开花结实特性,测定宽叶韭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与发芽规律;以温度(4,10,15,17.5,20,22.5,25,30,35,40℃)和贮藏时间(14个月和2个月)为考察因素,研究其对宽叶韭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1)西藏野生宽叶韭为冬季倒苗型,可分蘖无性繁殖和种子有性繁殖;(2)开花结实期为8-10月份,平均每花序有小花56.33个,开放授粉下小花结实率98.72%,每小花结籽1~4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83.48%,结2粒种子的占15.42%,结3~4粒种子的极少;套袋自交下小花结实率18.35%,每小花有种子1~5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73.17%,结2粒种子的占23.78%,结3~5粒种子的极少;(3)种子椭球形,横径1.93mm,纵径3.41mm,百粒质量0.987 7g;(4)在20℃恒温下浸种以4h为宜,最长不超过30h,否则种子内含物大量外渗,可能影响种子发芽;(5)种子常温下贮藏1年以后发芽率急剧下降,短期贮藏(2个月)对发芽率无影响,发芽适温为15~25℃,长期置于10℃下也能达到很好的发芽效果。【结论】西藏野生宽叶韭具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开放授粉和套袋自交均能结籽,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  相似文献   
2.
水稻亚种间杂种的再生力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亚种间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 出穗期和有效穗数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出穗期的直接作用最大。每穗粒数通过有效穗数间接影响杂种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超亲优势普遍存在并呈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侍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米垩白面积及粒率偏高,该二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的数量性状。垩白 sca 表现较小的杂交组合均包含 gca 表现较小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且 gi(p_1)+gi(p_2)与杂交稻米垩白面积和粒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千粒重、粒长和出糙率对垩白面积产生显著的直接效应,长宽比和整精米率对垩白面积产生显著的负的直接效应,垩白粒率对垩白面积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转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水稻及其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最严重病害之一,探索利用外源基因提高水稻抗稻瘟病水平对现代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T2代起逐代增加抗性选择压,采用苗期人工混合接种和病圃田自然诱发等鉴定方法,对转基因水稻后代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和筛选,在T5代获得了7个稻瘟病抗性极显著增强的转McCHIT1基因水稻稳定株系。通过7个生理群26个生理小种的115个稻瘟病有效单孢菌株苗期抗谱测定,这7个株系的抗病频率为52.2%~61.4%,比受体对照缙恢35 (36.8%)高16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增加了对ZE群生理小种的抗性,提高了对ZG群、ZF群和优势种群ZB群生理小种的抗性。C36-2-1、C21-6-2、C21-3-1等3个株系的结实率达80%以上,是丰抗结合较好的转McCHIT1基因株系。McCHIT1基因具有广谱抗性,将其遗传转化水稻,采用“逐代增加选择压,抗中选抗”的方法,可筛选出稻瘟病抗性优良、抗谱明显拓宽、产量性状较好的转基因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5.
对产于西藏东南部的3个野生韭居群(芒康:木许居群、曲孜卡居群,左贡:绕金居群)进行了风味与主要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3个居群均含有21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酰胺含量均最高,丙氨酸次之,分别占总氨基酸的12.87%~22.03%和10.33%~12.55%;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木许居群0.9431 mg·g~(-1)(占比35.80%),曲孜卡居群0.7884 mg·g~(-1)(占比36.61%),绕金居群1.1895 mg·g~(-1)(占比41.16%);14种氨基酸在居群间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各居群少含维生素B1(0.3μg·g~(-1)左右)和维生素B2(0.4μg·g~(-1)左右),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10μg·g~(-1)左右)和维生素E(3~13μg·g~(-1)),富含维生素C(1.5 mg·g~(-1)左右),维生素B6含量均低于0.1μg·g~(-1)的检测限。(3)木许居群和曲孜卡居群有10种、绕金居群有11种芳香物质,甲硫醇仅在绕金居群中检测到,共有的10种芳香物质在居群间有不同程度差异,二甲基二硫化物在各居群中含量均最高,相对百分含量在70%左右。(4)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及含水量在居群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蓖麻杂交组合进行联合评价,为筛选高产、宜机收蓖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 30 个蓖麻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宜机收性状和光合性能 3 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根据育种目标构建了理想品种;通过各组合与理想品种之间的加权关联度评选出 N19(0.768)、N7(0.751)、N11(0.727)、N10(0.717)、N6(0.713)和 N13(0.712)6 个组合。其中,前 4 个组合的加权关联度优于淄蓖 5 号(0.714),后 2 个组合的加权关联度与淄蓖 5 号接近;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0 个性状归纳为株型因子、产量决定因子和光合与分枝夹角因子 3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67.07%。30 个组合中,21 个组合的综合得分均大于淄蓖 5 号(-0.699),且仅 N18(2.370)、N4(1.848)、N19(1.742)和 N11(1.019)4个组合的得分大于 1,并以 N19 最为突出,其得分远高于其他材料;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值为 22 处可将30 个组合划分为 4 个类群,第Ⅳ类群成员(包括 N19、N11和 N30)的整体表现与理想品种最为相似,但分枝夹角(59.10°)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良。【结论】综合 3 种评价结果,避免了多余材料入选和优良材料丢失,最终筛选出 N19 和N11 2 个产量高、株型好和光合速率高的蓖麻杂交组合,它们的综合表现均优于淄蓖 5 号,为品种改良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明氮素在植株中的积累与分配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化学特性、施氮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结果]稻谷产量在地点间、品种间、施氮量间、地点与品种互作效应、地点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品种与施氮量间的互作不显著;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含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在试验点、品种间和施氮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F值9.34** ~914.30**,决定系数高达0.705 2 ~0.999 8。[结论]施氮量越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越低;土化特性对氮吸收利用率的影响因品种和具体的氮利用率指标而异,氮稻谷生产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度、海拔越高,氮肥利用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