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花生锈病在广东省始见于1956年。1970年后迅速蔓延流行,致使花生产量遭受严重损失,轻病年损失约15%,大流行年损失为25—59%。本病原菌能侵害花生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及荚壳。在花生植株上只产生夏孢子,其发芽适温为24.5—28℃,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未发现冬孢子。在24.5—26.5℃接种,潜育期为6—8天,21℃以下和29℃以上相应延长。在冬、春季室温条件下,夏孢子可贮存120—150天。强烈光照对夏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病原菌多数从寄主气孔侵入,也能通过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花生锈病的流行,与菌源、气候、品种的抗病性、栽培技术等条件关系密切,而湿度则是我省花生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春植花生锈病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秋植花生落粒病苗、病藤和带病荚果,而落粒病苗是主要侵染来源。鉴定了国内约1000个花生品种,未发现兔疫或高度抗锈的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力有明显的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春植花生早播,秋植花生适当迟播,发病初期每隔8—10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有显著防效。供试药剂以“百菌清”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广东省在对稻种资源进行抗稻瘟、白叶枯、褐稻虱、白背飞虱的鉴定过程中,筛选出一批单抗、双抗、三抗的广东地方稻种资源,有的作为育种亲本材料利用,已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方稻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致病性测试及稳定菌株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期和长期贮存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试,大部分菌株致病性发生变异,少部分菌株保持原来的致病性。86-47a(B13),87-123a(B15),90-29a(A1),90-67a(B13),90-83b(B13)和90-95a(B13)6个菌株经贮存及多次继代培养后仍保持原有的致病性,初步认为这6个菌株的致病性是较稳定的。从同一病穗分离的不同单孢的致病性表现一致,田间的稻瘟病菌有其相对的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