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为区域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以西安市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标准及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西安市1999—2009年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安市1999—200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89.45亿元增加到208.49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19.04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0.05%,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环境整体趋于良性发展。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显著,1999年为12503.62×106元,2009年达到15246.18×106元;耕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减少较快,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下降了7.25;(2)研究区1989-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0亿元),主要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等造成的,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4-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3.73亿元,此期间内耕地林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成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  相似文献   
3.
采用频度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对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呈明显波动态势,协调度水平较低,处于低度失调和弱度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水平快速提高,由1990年的极度失调状态演进为2008年的高度协调状态;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趋好,但后期波动明显.农业系统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的态势,但后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活炉渣、建筑垃圾等城乡废弃资源为原料,制备一种面向节水农业的环保产品.结果表明,利用生活炉渣、煤矸石等城乡废弃资源生产保水保肥剂,在棉花苗期苗干重试验显示,比土壤(对照)高2百分点,说明保水保肥剂不仅节水保墒,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棉苗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实现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陕西省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在时间尺度上(1996-2006年)对陕西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1996-2006年,陕西省生态压力系统安全指数CP值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生态负荷加大;状态系统安全指数CS值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态势,安全状况逐渐好转;响应系统安全指数CR值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显示陕西省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力、保护力度有所增强。(2)陕西省生态安全指数从1996年的0.39增加至2006年的0.60,整体上呈增长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状态由不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研究期末(2006年)陕西省的生态安全水平仍处在临界安全边缘。【结论】TOPSIS法简单直观,评价结果客观,且符合区域生态安全变化的实际情况,可用于不同区域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2和2008年陕西省安康市2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详查数据,综合运用单项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态势;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表,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公式,测算了该市2002和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2002~2008年,安康市耕地和牧草地大量减少,林地、园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逐步增加,土地利用变换主要发生在耕地、牧草地和林地、园地之间;安康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净增加77.39亿元,大面积的耕地、牧草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和园地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除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外,均呈增长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林地贡献率高达80%以上,这一特征在研究期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西蕊  张蓉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63-19667
以1998~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韩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动态;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计算并分析了韩城市研究期各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8~2008年韩城市林地、建设用地增加显著,耕地、湿地、园地、未利用地减少,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结构逐渐优化;1998~2006韩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具有正效应;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除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外,均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