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中兽医称为产后风,是奶牛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肌肉无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消化道麻癖及血钙降低,少数病牛发生瘤胃臌气,此病常发生在3~5胎次的高产乳牛,产后48h多发,但二产奶牛在72h后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2.
光敏色素研究进展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自20世纪20年代光敏色素被发现以来的研究概况及进展.主要包括(1)光敏色素作为主要光受体在调节从种子萌发到器官衰老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光敏色素的5种不同基因型及基因同源性和主要的反应方式,尤其是光敏色素的主要分子基因PhyA和PhyB在反应方式上的区别;(3)从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阐述了光敏色素的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光敏色素对细胞生长的调节,光敏色素是如何通过调节光周期反应进而调节了生长和开花的,光敏色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光敏色素与植物激素协同作用于植物生长和育性等;(4)虽然迄今为止人们极少研究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在苜蓿秋眠中的作用,但对此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经济灌木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灌木森资源数量、分布及类型特点,在分析经济灌木产品开发利用途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利用或木林资源的可持续对策。  相似文献   
4.
红枣是巴州四大特色林果产业之一,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传统方式建园多以植苗建园或直播建园为多,这两种建园在巴州地区多为4月上中旬完成。而在栽种准备不足、土壤质地差的戈壁荒滩上种植红枣仍然用传统栽植方法建园,成活率低、园相差、见效慢。而采用营养袋移植建园方法,不仅建园时间灵活,同时能克服戈壁荒滩立地条件差,成活率低,园相差,建园难等不利因素,达到一次建园成功的目标。为帮助新建枣园果农少走弯路,早见成效,现将酸枣营养袋育苗栽种建园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如何评价CDM林业碳汇项目确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大类指标,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病主要发生于一周龄内的新生仔猪,是初生仔猪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新母猪所产的仔猪。临床上以拉黄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1病原是由大肠杆菌产毒性埃希氏病原所引起,常表现为严重腹泻和败血症。仔猪排出的粪便毒力较强,能够引起仔猪疾病的传染。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常在菌没有致病作用,但仔猪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下痢。一般的化学药物都能将病原杀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姜黄素抗氧化、降脂、抗炎、抑菌及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霉形体引起的,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尤其冬季和初春发病率很高。1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及其附近粘膜的炎症为主,咳嗽,气管罗音,流泪,眼睑肿胀。  相似文献   
9.
庄庆士研究员在50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我国著名的养猪专家。他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的特点,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农家养猪的实用技术、为了让农民朋友学习和掌握这种高产、高效的综合配套养猪技术,在征得庄庆士研究员的同意,本刊特邀长期在北方地区从事畜牧业管理工作的杜洪武等同志撰文,将“庄氏养猪法”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农民朋友,帮助大家多养猪,养好猪。  相似文献   
10.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秋眠性实质上是在秋季日照变短和温度降低时植株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订,才使它在苜蓿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秋眠性已成为栽培选择品种时的首要指标.概述了秋眠性的概念及发展史、测定方法、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