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木薯叶片之间的差异,本试验以木薯华南205、南植199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形态结构和逆境生理指标,鉴定其抗螨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叶片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同源四倍体的叶片厚度、中裂叶宽、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下表皮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单宁含量、多酚氧化酶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高于其二倍体,中裂叶长、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二倍体。抗螨性鉴定结果发现,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抗螨性均强于其二倍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螨害指数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孔密度、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木薯倍性育种、抗性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玉林为代表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并量化其形态指标,为当地水稻育种和水稻株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东南地区15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观察记载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各形态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桂东南地区水稻理想株型主要性状的量化指标.[结果]15个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介于113~124 d,株高为96~122 cm,剑叶长和宽分别为28.4~42.3cm和1.3~1.9cm,穗长为22.2~27.4cm,有效穗数为229.5万~304.5万穗/ha,每穗粒数130~198粒,结实率均超过80.0%,千粒重均在20.0g以上,产量为7762.5~8887.5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生育期和千粒重与产量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剑叶长、剑叶宽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有效穗数与产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剑叶长、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5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生育期的正直接作用最大(0.60);株高、剑叶宽、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4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值,以株高的负直接作用最大(-0.40).[结论]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形态的量化指标为:生育期124 d左右,株高114~122 cm,剑叶长29.0~37.0 cm,叶宽1.3~1.5cm,穗长26.0~27.0 cm,有效穗数225.0万穗/ha左右,每穗粒数140~160粒,结实率85.0%~89.0%,千粒重约29.0g.  相似文献   
3.
木薯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木薯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采用微滴灌和微喷灌两种不同灌溉方式,研究木薯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对改善土壤化性状,提高木薯产量效果最好,其次是喷灌。微滴灌木薯产量比对照增产60.64%,土壤孔隙度提高10.62%,土壤速效氮增加29.00%,速效磷增加147.93%,速效钾增加5.49%。可见,微滴灌对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和‘华南205’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采用定株观察的方法,比较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开花结实特性的差异,探究染色体加倍后对木薯开花结实特性的影响,为开展木薯多倍体材料创制及鉴定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个木薯品种四倍体的开花结实物候期都要迟于二倍体,且四倍体的雌花、雄花、花药、果实、种子的形态大小均大于二倍体;2个木薯品种不同倍性间花药分布情况存在差异,‘新选048’的四倍体会出现两性花且其雌花花被颜色与二倍体存在明显差异;2个木薯品种不同倍性间开花及坐果数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新选048’四倍体的单序总花量和雌、雄花总量显著大于二倍体的,但2个品种在不同倍性间开花及坐果数量的差异中呈现不同的规律。因此,木薯染色体加倍,可延迟开花结实的时间,增加生殖器官的大小,改变花形态特征和雌雄花的数量及花总量,但这种改变具有品种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外源硒施用水平下食用木薯的营养品质、抗氧化性及采后生理变质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外源硒对食用木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用范围内,外源硒能促进淀粉、蛋白质、总糖、黄酮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其中在0.9kg/hm 2处理下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外源硒处理下食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变质的速度均小于对照,但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外源硒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的积累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对支链淀粉含量和干物质率的作用不明显。综上,施用适量的外源硒能改善食用木薯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取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生物有机肥为对照,设3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施肥方式下食用木薯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的变化,探讨增施生物有机肥对食用木薯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食用木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高株高、茎粗、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和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的光合速率,并通过提高薯粗和薯数2个产量构成因子来增加块根的产量,对提高淀粉、蛋白质、干物质、可溶性糖的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值、块根的综合品质也有促进作用,但对块根形成期的SPAD值、薯长、收获指数、粗纤维的影响较小;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有机肥施肥总量与产量及品质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大部分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食用木薯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提高块根产量,有效改善了块根的品质,建议的施肥方式是在基肥和幼苗期各增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3000、1500 kg/hm 2。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薯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及其同工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木薯块根的AGPase对淀粉积累可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木薯块根的AGPase具有四种同工酶,分别为AGP a、AGP b、AGP c、AGPd,其中AGP a、AGP b、AGP c可能是决定AGPase活性和影响块根淀粉积累的关键同工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 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块根膨大初期(植后120~130d)、膨大中期(植后150~160 d)和块根成熟期(植后235~245d)分别测定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分析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间的关系.[结果]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块根形成中期以前表现为华南124>辐选01,块根形成中期以后表现为辐选01>华南124.在木薯的整个生育期,辐选01的淀粉合成量和淀粉合成速率均大于华南1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辐选01茎叶中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华南124茎叶还原糖、可溶性糖、叶片蔗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茎叶可溶性糖对块根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其中茎秆对可溶性糖的运转能力是影响淀粉合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品种选育、培育龙头企业及打造区域优势产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渠道调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主栽品种、种植模式、产量、种植收益、加工和销售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文献查阅结果,对广西木薯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的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面积和加工产量均占全国的70%左右,但2017—2019年期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木薯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目前推广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木薯+西瓜、木薯+花生、木薯+辣椒及木薯+穿心莲等,主栽品种有南植199、SC205、SC5号和新选048。广西工业木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崇左市和河池市,共有24家初具规模的工业木薯加工企业,其加工产品以淀粉为主。广西木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种植经济效益偏低,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本地原料供应不足,加工企业对外依存度增大;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慢,尤其缺乏专用型品种;木薯淀粉生产环保压力大,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加强;木薯加工产品形式单一,深加工技术落后。【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桂字号品牌建设、木薯基础研究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研发,全方位提升木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木薯NK-10、SC12、SC9为试料,设置0 kg/hm2(CK)、20 kg/hm2(T1)、40 kg/hm2(T2)、60 kg/hm2(T3)4个外源钙用量处理,研究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钙施入量的增加,食用木薯的产量、薯长、薯粗、淀粉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块根的钙、蛋白质、粗纤维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生理性变质(PPD)的产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产量和薯粗在T1、T2处理下显著大于CK,薯长在T1处理下显著大于CK,钙、蛋白质含量在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淀粉含量在T1、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T2、T3处理下的PPD产生显著少于CK;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外源钙的施用量为33 kg/hm2时,食用木薯的产量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一定范围内的外源钙可以提高食用木薯的根长、根粗、产量、淀粉、蛋白质,对提高木薯的耐贮藏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最适宜的外源钙施用量为3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