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黄河水和地下井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种稻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中、上部土层的根数和根重,促进根系生长。此外,对不同灌溉用水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及黄河水质等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真研判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要求,分析了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推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效能的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做好办公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陆稻是种在旱地上的稻,古代又称早稻。在距今14O0多年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把稻分为水稻篇和旱稻篇,并有在黄河流域陆稻适宜播期的记述,这说明陆稻在河南栽培由来已久。事实上,我国陆稻早在秦汉时代就有种植,至今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2%左右,分布比较零散,以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海南、台湾等省较多,但产量较低(综合效益相对其它旱作物而言),因此加大对高产优质多抗陆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探讨和优化陆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实施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确立,为保护民族精品和文化遗产,培育世界名牌,树立产品原产地形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1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发展及现状1.1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艰难的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世界基本上只有法国实施这一保护制度,直到1992年欧共体才明确规定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原产地名称或地理标识进行保护,随后以…  相似文献   
5.
河南北部水稻品种选育及其系谱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0年来,河南北部沿黄稻作带的水稻面积由建国之初的几千hm^2,发展到如今的10万hm^2,得益于水稻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而50年来的每一次品种更新,对沿黄农村经济发展都是一次极大促进。系统深入研究河南北部品种选育及其系谱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外品种资源在河南北部水稻育种应用中成效显著,同时也提出目前我省水稻品种资源遗传基础单一,基因型贫乏。加大对国内外优良稻种资源的引进、改良和利用,对沿黄稻作21  相似文献   
6.
河南部分优异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SSR聚类分析,对从不同玉米类群中筛选到的46份有突出优良性状的河南地方品种进行精细的表型重复鉴定,分析了抽雄天数、吐丝天数、株高、穗位、主茎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株型、穗型、粒型、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粒色及轴色7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玉米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穗位、雄穗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变幅较大,并发现一些具有独特优异性状的地方品种,对于今后的育种材料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基因型,对88份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这些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表型聚类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类群内,但仍有部分品种独立成群。SSR分析表明,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10个等位基因,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95个等位基因,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9。SSR标记聚类分析同样将此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仍主要集中在一个主群内。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来源较单一,遗传多样性较差,仅少部分品种较为独立,可有针对性地保存和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晶 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1 9 92年以郑稻 5号为母本 ,与日本品种黄金晴杂交 ,同年冬季南繁加代 ,经逐代单株选拔、鉴定 ,于 1 997年稳定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1 998、1 999年同时进行产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示范表明 ,水晶 3号在优质高产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突出 ,在河南省水稻优质育种方面 ,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产量表现1 997年鉴定试验测产 ,单产达 881 4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2 8.8%。1 998年产量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为 8967~ 92 82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1 1 .5%~2 4 .3% ,与豫粳 6号产量相当。 1 999年在原阳…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栽培是一门古老的生产技艺术和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经过我国水稻栽培专家几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我国水稻栽培科学的理论体系.例如:20世纪60年代江苏推广的陈永康水稻 "三黄三黑"高产经验,8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稀少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9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等.所有这些栽培技术不仅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对未来水稻高产实践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作用[1].但由于生态区域和生产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不同,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在某一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对此,笔者以1993~1998年中日合作项目为契机,在水稻栽培、土肥、植保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研究,统筹分析稻作生产系统,综合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常规栽培的三大技术环节即育秧、栽插和本田管理技术,并利用系统学的原理分析研究主要技术"关节"和互通技术关联,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的理论和技术网络体系,提出了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通过1996~1998年的大面积示范应用,达到了明显的增产增效目的,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沿黄地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实施的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建设为例,对其规划与设计、实践与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思考,对进一步加强"院县共建"模式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加快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市)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农业强省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