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为微波处理瓜类种子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8种瓜类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研究微波处理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Ⅰ处理种子较预处理方法Ⅱ效果显著;采用预处理方法Ⅰ,微波处理时间以4~16s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该处理条件下8种瓜类种子的发芽率提高16.7~26.7百分点,发芽势提高13.4~30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25.30%~43.37%。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预处理方法Ⅰ微波处理4~16s,可有效提高瓜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设置浓度下,采用纸床法筛选得6种芽前除草剂分别对玉米和花生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其次,在纸床法测定的最适发芽浓度下进一步采用盆栽法分别研究了6种芽前除草剂对玉米和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和50%丁草胺对玉米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苗期生长,适合芽前除草剂与地膜共作种植玉米;720 g/L异丙甲草胺、50%丁草胺和240 g/L乙氧氟草醚3种芽前除草剂均适合与地膜共作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安全种植玉米和花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霉菌是一种缺乏甾醇合成必要基因的疫霉属重要植物病原卵菌,其可利用植物中富含的β-谷甾醇等甾醇类物质完成生活史。为了明确β-谷甾醇在辣椒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本研究设置系列浓度梯度(0.2、1.0、5.0、25.0、125.0μg·mL-1),测定了其对辣椒疫霉菌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的影响,观测了β-谷甾醇处理后菌丝的生长及形态结构,探究了其对辣椒疫霉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发育,高浓度抑制生长发育。具体表现为:当β-谷甾醇浓度为0.2μg·mL-1时,其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β-谷甾醇浓度高于5.0μg·mL-1时,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β-谷甾醇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10.0μg·mL-1)下,其对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对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陕西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以及主栽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基因状况,分别从关中和陕南地区的23个市、县采集白粉病标样,利用3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进行苗期毒力频率测定.同时在6个不同生态区对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的成株期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V1、V2、V3a、V3b、V3c、V3d、V3f、V5、V6、V8、V17、V2+Ta、V4+8、V1+2+19、V"Era"苗期毒力频率均在60%以上,成株期Pm3d、Pm5、Pm"Era"、Pm7、Pm21、Pm4+8在2个生态区表现感病.由此推断,陕西省优势毒性基因谱为V3d、V5、V"Era"、V4+8.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Mld、Pm4b+Mli、Pm"XBD"成株期在不同生态区均表现抗病,且苗期毒力频率很低,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农148、远丰175、远丰139可能分别含有Pm8、Pm21、Pm17等抗病基因,其他6个品种抗病基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H122是1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为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建立抗病基因SSR标记,利用我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和致病类型Su11-4、Su11-11对H122进行苗期抗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选用CYR32、CYR33和Su11-4对其与铭贤169杂交F1、F2及BC1代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应用258对SSR引物对将H122/铭贤169 F2代接种Su11-4的185个单株构建的作图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H122对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对CYR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亦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其暂命名为YrH122。筛选到3个与YrH122连锁的SSR标记Xbarc229、Xwmc339和Xwmc93,遗传距离分别为7.7、4.3和11.0 cM,并将该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1DL上。SSR标记回检显示,YrH122来源于华山新麦草。通过基因来源、分子检测及染色体位点比较,YrH122可能是1个不同于目前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3%呋喃丹颗粒剂对蔬菜生长与残留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呋喃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分别测定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呋喃丹对生菜和小白菜的发芽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低于2.00 mg/kg时,呋喃丹能明显促进生菜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发芽率提高,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浓度高于10.00 mg/kg时,抑制生菜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发芽率降低,植株生长异常,出现严重药害,产量降低。进一步残留试验表明,生菜和小白菜中呋喃丹的残留量会随着土壤中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土壤添加呋喃丹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全面禁止呋喃丹在蔬菜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1-萘酚和恶霉灵的乳油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测定1-萘酚和恶霉灵对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牡丹黑斑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基于1-萘酚和恶霉灵显著抑菌活性,制备乳油制剂;通过对溶剂、乳化剂进行筛选组合优化,测定相应配方的性能。[结果]1-萘酚和恶霉灵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确定序号5、11、12、16、17和20的配方不论从乳油外观还是乳化分散性和稳定性方面均完全符合乳油的要求。[结论]1-萘酚和恶霉灵乳油制剂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二甲戊灵和2,4-滴丁酯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5种作物安全施用芽前除草剂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乳油和2,4-滴丁酯乳油对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花生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种作物在大田施用浓度分别为330.0mg/L的33%二甲戊灵和72.0mg/L的72%2,4-滴丁酯时,可保证其种子正常发芽、幼苗安全生长,且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超过此浓度则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苦瓜和葫芦种子为试材,设定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0、1、2、5、10、50mg·L~(-1))梯度,采用纸床法,分别测定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和葫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获得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和葫芦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复硝酚钠(CSN)、α-萘乙酸钠(NAA)、吲哚丁酸钾(IBA-K)、胺鲜脂(DA-6)、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_3)、6-糠氨基嘌呤(KT)、3-吲哚乙酸(IAA)、3-吲哚丁酸(IBA)处理浓度分别为5、2、10、10、2、5、5、5、5mg·L~(-1)时苦瓜和葫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佳,而氯吡脲(CPPU)不同浓度处理均抑制苦瓜和葫芦的种子萌发。建议使用CSN、NAA、IBA-K、DA-6、6-BA、GA_3、KT、IAA、IBA处理苦瓜和葫芦种子时浓度分别设定为≤5、≤5、≤10、≤10、≤5、≤5、≤10、≤5、≤5mg·L~(-1)。  相似文献   
10.
探明吡虫啉及三唑酮作为小麦种衣剂的合适用量,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以70、11、06156、周麦18和11穗136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浓度分别为125.0mg/L和75.0mg/L时,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高,并对其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有效隔离病虫害,保证种子正常安全发芽,超过此浓度则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