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水稻突变体材料W33高位分蘖特性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以野生型水稻恢复系R818及其高节位分蘖突变体W33为试验材料,用盆栽试验研究R818和W33的植株、分蘖和穗部性状差异,用大田栽培控制性试验比较R818和W33分蘖、产量构成性状及子粒产量差异,测得参试材料各性状数据。结果表明,生长前期W33和R818株高、主茎叶均长无明显差异,中后期二者株高、主茎叶均长渐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W33单株平均分蘖数是R818的7.5~8.8倍,平均有效穗数是R818的8.6倍,分蘖平均成穗率与R818相当,但单穗穗长、枝梗数和着粒数明显低于R818,而千粒重与R818无明显差异;W33和R818单株籽粒产量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并以最低密度条件下最高,最高密度条件下最低;尽管W33单穗产量明显低于R818,但在相同栽插密度条件下,W33和R818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F=3.7868<F0.05,1,4);在一定密度范围内,W33能充分发挥其旺盛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优势,以弥补单穗产量较低的缺陷,其群体产量最终达到与R818相当的水平。说明W33旺盛的分蘖力和较高的分蘖成穗率特性在水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饲料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猪场还是不断受到霉菌毒素的干扰。目前我国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黄曲霉毒素、镰刀菌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等,这对养猪行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猪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发霉变质的各种谷物,常常以发霉饲料饲喂猪只就容易引起猪只发生霉菌度素中毒,霉菌毒素能直接破坏饲料或原料中的营养,造成猪只脏器和组织损伤并给母猪带来严重的繁殖障碍,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乳酸菌发酵黄芪、蒲公英和大青叶对母猪产后的临床应用效果,试验在江西省景德镇某规模化猪场随机选取3个产房单元的30头产期相近的待产母猪(每个产房单元选1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母猪在临产前24 h内和产后12 h内通过输精管将10 mL药液注入阴道内,对照组把药液换成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恶露排出时长、配种成功头数和仔猪断奶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产后恶露排出时长比对照组平均每头缩短1.27 d,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后母猪配种成功头数比对照组多3头;试验组仔猪断奶重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增加0.32 kg。说明乳酸菌发酵黄芪、蒲公英和大青叶不仅可有效缩短母猪产后恶露排出时长,提高母猪配种成功头数和仔猪断奶重,而且能够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猪蓝耳病一直困扰着猪场。由于现有蓝耳疫苗种类多,免疫程序不合理,部分国产蓝耳弱毒苗(高致病性蓝耳苗)毒性较强且容易出现毒力返强现象,导致部分猪场持续存在蓝耳不稳定的现象。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导致繁  相似文献   
5.
6.
猪渗出性炎症是由猪葡萄球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皮炎,俗称“油皮病”。该病会造成发病仔猪生长缓慢、淘汰率增加,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病是管理不善猪场常见皮肤疾病。该菌属产生的表皮剥落毒素是本病的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他降低宿主免疫力的因素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猪葡萄球菌常寄居在猪只的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猪只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皮肤、黏膜破损时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7.
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三要素,分蘖是穗数的重要构成因素,高节位分蘖是水稻的一种特殊分蘖方式。以野生型水稻R818及其高节位分蘖突变体W3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水稻高节位分蘖的形态特征及其遗传行为。结果表明:①幼苗期,W33的株高、叶片大小、根条数、根长与R818无显著差异。②分蘖前期,W33已出现明显二次分蘖;分蘖中后期,R818的分蘖芽逐渐进入休眠状态,而W33除穗颈节外的其他节位,分蘖芽仍处于活跃状态,二者的株高、主茎叶长及一、二、三、四次分蘖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至抽穗期,W33的单株平均分蘖数达到79.7个,是R818分蘖数的7.5倍。③R818和W33的平均单穗谷粒数和单穗产量差异显著,但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④W33与R818的正反交F1均无高节位分蘖;正反交F1与W33的回交后代表现为无高节位分蘖和有高节位分蘖两种表型,经2检验,其分离比均符合1∶1;正反交F2均表现为无高节位分蘖和有高节位分蘖两种表型,经2检验,其分离比均符合3∶1。表明W33的高节位分蘖能力旺盛,分蘖中后期的一、二、三、四次分蘖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R818;高节位分蘖特性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节位分蘖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