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自1985年以来,伴随着气候变暖以及水旱种植结构的调整,三江平原地区已由雨养农业型向雨养-灌溉兼具型转变,与此同时,其农业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传统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内涵,从生产水足迹的研究视角,围绕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了三江平原地区4个时期(1985、1990、2000、2010年)广义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进而开展县域尺度上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空间配置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时期里,三江平原地区总体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均高于东北地区均值(4341 m3/hm2)但低于全国均值(6213 m3/hm2);在空间分布上,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空间配置格局呈现出"南北优于东西,边缘优于腹地"的特点,其中,汤原县、桦川县、萝北县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比较合理且相对稳定,宝清县、七台河市辖区、勃利县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多处于较差等级,其他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状况波动较大。未来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策略,既要考虑市场需求,也应因水而异、因地制宜,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受政策调控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该地区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未来其水-土-作物配置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现有的水-土-作物优化配置研究,水资源约束条件中大多基于传统的灌溉用水量等农业用水指标。本文从雨养-灌溉兼具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含水约束条件为广义农业水资源(即蓝水和绿水)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软件LINGO17.0,求解出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水稻、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研究表明,基于2015年现状以及三江连通工程实施后的种植结构优化结果,均呈现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的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增有减。三江连通工程为实现该区域的水-土-作物优化配置以及水旱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设施保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促进水-土-作物优化配置,对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