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 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映: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植物组织这两部分内容抽象,不易理解,难于记忆。以前我们认为这些意见是由于学生的植物学基础较差产生的,随着中学生物课程的加强将会消失。但情况并非如此,至今学生仍有类似的意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之外,现用的教材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百合组培中鳞片处理及其颜色变化与鳞茎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百合鳞片发育程度、切割段数、形态及生理变化、培养基的P 和K含量与鳞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取中层鳞片、每片横切6 段的繁殖系数最高, 基部鳞片结鳞茎数最多, 且鳞茎发生最早。鳞片由基部向顶部繁殖系数递减。培养过程中鳞片颜色和形态变化依次为乳白色、浅黄、浅紫色、绿紫、鳞片干枯、鳞茎增大, 鳞片由浅黄变为绿紫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适当增加培养基中P、K的含量可提高鳞茎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松节油做生物制片的透明剂,经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压片法和整体封藏法对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和菌类植物制片试验表明,所制作的玻片标本和用二甲苯制作的一样清晰。本研究还设法使松节油与较低浓度的酒精相溶合,因而能将制片中脱水、透明两步合为一步,简化制片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荔枝常温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保鲜剂94623-2处理、在28-34℃条件下贮藏三月红,香荔、禾荔6-8天,好果率均在85%以上,贮藏后禾荔的果肉与贮藏前相比,可溶性固形物提高,可滴定酸降低,维生素C有所损失,细胞透性提高,但质膜和液泡膜完好。说明保鲜剂真正起到保鲜作用,经保鲜剂处理后,常温贮藏8天,再转到10-25℃贮藏20天的禾荔,好果率仍有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制作植物玻片标本常进行二重染色,把各种组织分别染成不同的色彩,便于学习和研究。通常采用番红一铁矾苏木精二重染色,可以把木质部的导管、管胞、木纤维及各种木化增厚以及栓化角化的组织染成鲜红色;把韧皮部的筛管、伴胞及各种薄壁组织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此法虽然很好,但较繁杂,需分两步完成,花费时间长。为了简化染色步骤,缩短时间,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初步摸索出把番红和苏木精二液混合的一步染色法。该法制作简单,将标本经铁矾媒染、冲洗后,投入番红—苏木精  相似文献   
8.
1982年以来,笔者用碱性染料,先后研配成功番红—苏木精、番红—龙胆紫、盐基品红—龙胆紫等二重染色混合液,对粮食作物、果树、药用植物、花卉、田间杂草等植物切片,可以在115—60分钟内一步完成二重染色,效果均良好。一般木化、栓化、角化的细胞和花粉粒的外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薄壁细胞染成篮黑色或紫蓝色,染色体染成紫红色或红黑色。二重染色混合液的研配成功,改变了旧法二重染色分别进行的程序,大大地缩短了染色时间,同时节省了染料。  相似文献   
9.
在分蘖期用80mg.L^-1和300mg.L^-1浓度乙烯利对甘蔗(桂糖15号)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喷后不同时期对甘蔗茎(+3和+4叶之间节间)的观测表明:①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维管束的分化,密度增大,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80mg.L^-1浓度处理增大了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的面积,有利于增强输导能力。②80mg.L^-1浓度处理对甘蔗茎及其表皮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但随后即表现为促进作用,明显促进了径向壁的增长,表现出蔗茎横向扩张的趋势;300mg.L^-1浓度处理则始终表现为抑制作用。③80mg.L^-1浓度处理能提高甘蔗产量,而300mg.L^-1浓度处理则使甘蔗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苏铁类植物中再次发现导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越南蓖齿苏铁(Cycas elonga)的根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次生木质部中具导管,导管分子横切面观为近圆形,侧壁为孔纹纹饰,具缘纹孔,端壁具一较大穿孔,为单穿孔板,两相邻导管分子在穿孔处较水平地相连接。端壁常具尾尖;每个导管分子长度较大。这是继鳞秕泽米铁中发现导管之后再次在苏铁类植物中发现导管。这对于系统与演化植物学和结构植物学方面具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