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米蛋白质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内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和5种人体内合成速度较慢的半必需氨基酸。提高稻米蛋白质的含量,改良稻米蛋白质的品质,即提高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遗传育种工作者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遗传学告诉我们,每种氨基酸都有与之相应的遗传密码。因此,探索氯基酸含量与密码子数的关系,对于如何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良蛋白质品质,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双季晚稻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过程中常发生的主要问题有:选用的品种(组合)生育期偏长,秧苗超秧龄严重;出苗不齐,成苗率低;秧苗徒长,苗高超标。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组合),出苗期采用日灌夜排的水分管理方法,适当减少秧田用肥量并施用多效唑控制苗高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双季晚稻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利于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用3个生育期不同的品种,在双季晚稻采用14×30 cm和17x30 cm两种种植密度规格实施机插,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性状.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晚稻机械插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短生育期品种采用较高种植密度产量较高,而较长生育期品种则是较低种植密度产量较高.生育期稍短的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其产量库可与生育期较长品...  相似文献   
5.
水稻耕种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试验基地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水稻研究和生产示范基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共有稻田7 hm2。2000~2004年,该所和福建省农机鉴定推广站合作,共同承担福建省科技厅“双季稻区现代标准稻作生产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在该基地进行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双季稻全程机械  相似文献   
6.
利用添加50%稻草营养价值高的两用稻草粉的配合饲料和冬闲田种植的黑麦草配套饲养闽北白鹅,76天空腹平均体重达3.18公斤,每只鹅50天净增重达2.14公斤,肉精比1:0.81,每只纯收入达9.09元。  相似文献   
7.
在培育机插用杂交水稻秧苗时采用塑篮播种法播种,可提高播种均匀度,降低播种密度。从而有利提高秧苗质量,延长秧龄,最终有利增产。对塑篮播种法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培育的秧苗实施机插后进行漏苗率和均匀度合格率测定,参考行业有关机械插秧质量标准,确定最佳播种密度,供大面积实际生产应用时参考。结果表明:以机插漏苗率≤5%,均匀度合格率≥85%为机插质量合格标准,最佳播种密度为240g/m^2。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首先必须培育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早稻与中晚稻机插秧苗培育都是泥浆法或干土法,但对种子特性、播种密度、秧龄长短、水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将多年研究实施的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机插水稻的稀泥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泥育秧技术是一种新的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它具有培育的秧苗质量好,规格标准均匀,秧土中不含石子等杂质;能提高插秧质量和作业效率,降低设备故障;有利增产;且技术简单,用工省,成本低。2011开始在福建各地多点示范,效果良好。介绍了机插水稻的稀泥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双季晚稻机械插秧的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在单季稻和双季早稻的插秧机械化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双季晚稻插秧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秧苗质量差,生育期推迟,产量不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开始研究双季晚稻机械插秧的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