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野生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所认识,而且在许多作物的育种实践中已经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尤其作为抗性种质,野生种更为人们所重视。同样,lpomoea植物在地球40°S—40°N的范围内广泛地分布着,Nishiyama(1981)确认在热带和温暖地区,人们已经  相似文献   
2.
一、高温育苗的方法及其防病效果 高温处理种薯的防病方法,按其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育苗前高温处理种薯:此法适于露地育苗。在甘薯育苗前,将种薯置于适宜的高温下,处理若干天,然后排种。  相似文献   
3.
苏北淮阴专区淮阴一县本年有24,044户烂了甘薯,共损失8,733,428市斤,其中农家零星取食每次丢弃的一两斤还不计算在内。皖北没有确实数字,但就我们在宿  相似文献   
4.
研究甘薯近缘植物,对阐明甘薯的进化以及选育甘薯新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苏联M.Г尤津就利用Ipomoea pamdurata和甘薯杂交,获得了种子.美国Martim F.W.Jhones A.和其他一些人都研究了甘薯属中的一些种,如:I.triloba,I.ramoni,I.tiliacea,I.trichocarpa,I.lac-nmosa,I.trilida等,并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体细胞染色体为120的甘薯属新种.日本的宫畸司、小林正等人自五十年代初期,先后从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引进了I.littoralis(K233),I.bucantha(K221),I.trifida 3X(K222),I.trifida(K123、K177)以及另外一些甘薯属植物并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甘薯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虽然都是15,但不同种的染色体组却不相同,只有具有染色体组B的植物如I.littorais  相似文献   
5.
甘薯对根疣线虫病的抗性,通常与扩展的根部坏死有关(Dean等,1953)。但Giamalva等(1963)认为,品种哈特戈德(Heartgold)属另外一种抗病类型,它对根疣线虫的抗性与坏死无关。Riggs等(1956)曾指出,侵入抗病株和感病株块根中的幼虫数目相等,不过抗病株中的幼虫很少能达到性成熟。综合前人的试验结  相似文献   
6.
7.
在日本甘薯育种的程序是:把IbusuKi(九州国立农业试验站)杂交的种子分发给熊本(九州农业试验站)和千叶(国立中央农业试验站),从那里选出优良品系供甘薯产区的县农业试验站进行种植试验,其中在各地表现良好的品系最后由农林部定名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8.
甘薯茎蔓有着地生根的习性,我国薯区多有翻蔓习惯。其具体措施是:植株延蔓以后经常以棍棒或手把蔓从一边翻转到另一边。翻蔓的次数因年分及品种类型而有出入。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每雨后即翻蔓一次,对于长蔓品种翻动尤勤。用于翻蔓的劳力,一般每亩共约二、三个工。翻蔓的作用据说有三:(一)掼动藤蔓,促进养分向薯块运转;(二)折断蔓上扎生的不定根,防止养分消耗;(三)曝晒垅土,调节土壤温湿度,以利薯块成长,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翻蔓始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9.
甘薯近缘野生植物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山寿,Jones,Martim等人先后开展了甘薯属近缘野生植物的收集和研究工作.西山寿研究的结果表明,甘薯属的染色体可分为A,B两组.甘薯为B组,它可和具有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植物或二倍体植物杂交成功,而和具有A组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夏薯面积逐渐扩大,部分地区还在发展作春玉米后茬的秋薯。生产上迫切要求选育出生长期在90~120天,产量超过现有品种15~20%、高干或高淀粉含量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