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粳稻苏优22在中等地力条件下进行不同施氮量和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1)杂交粳稻苏优22获得700kg/667m2产量,施氮量16kg/667m2,氮肥的运筹前、中期7:3产量最高,主要是穗粒协调,结实率较高,LAI适宜,茎生上3叶配置合理;施N量过多,因结实率和粒重降低,产量不高,效益低。(2)杂交粳稻苏优22属大穗型品种,结实率较常规粳稻低,肥料运筹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为主,穗肥应看苗适当施氮,防早衰。  相似文献   
2.
抛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水稻施用核酸光合细菌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核酸类物质能提高和稳定叶绿素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机能和提高逆境下的光合效率,增加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为此,进行了核酸类光合细菌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便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 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 kg稻谷/kg N、33.7%~34.7%和8.4~18.6 kg稻谷/kg 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有效地控制雌、雄性别,对于乳牛业的生产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乳牛的计划生产,提高公牛的生产效率,而且能鉴定种公牛的生产性能;如果出现异性双胎时还能避免雌性中性化。如所周知,动物的性别是由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决定的,其数目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人是23对,牛为30对,其中有一对是性染色体。它是决定性别的关键,卵子中的性染色体全部是x染色体,而精子中却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带有x染色体的卵子和带有y染色  相似文献   
8.
目前胚胎移植已形成商品。根据日本国情,作者认为,这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奶牛应以自然发情采收一枚卵,肉牛应以生产双犊为宜。然而在推广中还存在费用问题。最近作者试验成功了将冷冻受精卵  相似文献   
9.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节氮效果及其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进行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试验。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采用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3.7%和34.7%;氮肥生产力1 kg氮分别为2.8 kg稻谷和6.7 kg稻谷;氮素转化力1 kg氮分别为8.4 kg稻谷和18.6 kg稻谷。获得相同水稻产量,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施氮量可比农民习惯施肥法降低38.7%和41.3%;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13.3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氮素转化力分别提高60.7%和46.8%;氮肥生产力提高117.9%和88.1%。  相似文献   
10.
抛秧水稻田间空档对产量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