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冬小麦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的植被指数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小麦生长状况,依据监测结果适时促控,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地点设置了水氮耦合的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监测冬小麦地上部氮积累量和生物量的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优选植被指数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的水氮耦合模式显著影响小麦冠层光谱变化,在350~700nm和750~900nm表现相反的反应特征;(2)对2个农学生长指标反应敏感且兼容性好的植被指数主要有修正型红边比率(mRER)、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825,735)]、红边叶绿素指数(CI_(red-edge))和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NDSI),其与产量间相关性较好的时期为拔节至灌浆中期;(3)双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高产和超高产水平下拟合精度较高(R~20.82),而低产水平下相对较低(R~2=0.608~0.736)。比较而言,CI_(red-edge)和SAVI (825, 735)用于评价小麦长势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对作物因地定产、以苗管理、分类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溶杆菌对魔芋软腐病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入抗生素溶杆菌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作用,同时采用Biolog方法分析该生防细菌对魔芋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入生防细菌后,抗生素溶杆菌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还有增产作用,防效可达79.16%,增产14.30%,显著高于水合霉素和对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魔芋根际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并且魔芋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相比,施入生防菌剂的处理,对聚合物、胺类、酚类化合物的碳源利用率得以提高,而对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的碳源利用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施入生防细菌菌剂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干旱地区,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随着芦荟的医疗、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掀起了”芦荟热”。我国芦荟产业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近几年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有栽培,尤以海南、云南、福建和广东省等地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芦荟种植面积为800km^2左右。但是随着芦荟大规模的种植,其根腐病的发生也日愈严重,威胁到芦荟种植业的发展。2004年,大面积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在云南省的发病率为42.54%、死亡率为26.36%。对于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国内外还没有报道,本文对引起云南省芦荟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小麦产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测定技术实时评价植株光合生产能力以及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和郑麦9694为试验材料,设置0、90、180、270 kg·hm-24个氮素水平,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同步测定植株顶部四片完全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面积。结果表明,Pn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因生育时期、氮素水平和叶片位置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 和 FsPn 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r)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其中,Fm′与Pn的相关性最好。将叶面积与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组合出光合性状累积量指标,与Pn 相比,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组合顶部四片叶,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相关性在灌浆前期表现最好(r=0.875)。光适应下荧光参数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表明,顶部两片叶的相关性较单叶片或其他叶位组合均表现较好,相关系数在不同荧光参数、生育时期间差异均较大,以Fm′表现最好,其次是Fv′;生育期间比较,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整体较好。总体而言,在灌浆前期,顶部两片叶的Fm′累积量能够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为小麦生长诊断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防细菌13-1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防菌13-1是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一类极具生防潜力的新型生防细菌。本试验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三方面来研究其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13-1能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量维持在10^3-10^6cfu/g,定殖时间长达4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该菌株与魔芋软腐病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两年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在2005、2006年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38.68和61.66的情况下,生防菌13-1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9.16%和54.91%。  相似文献   
7.
EM算法在恒加试验线性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右截尾的EM算法,给出了恒加试验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并结合加速方程得到了产品的寿命估计。相比采用Gibbs抽样的蒙特卡罗贝叶斯方法、指数分布下加速寿命试验的贝叶斯方法和非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法,该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准确、更接近实值,且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小麦叶片生长动态变化。【方法】以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2个试验地点布置水氮耦合处理试验,依据相关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叶片氮含量(LNC)和叶面积指数(LAI)反应敏感的高光谱植被指数,进而确立了不同产量层次的植被指数生育进程动态模型。【结果】LNC和LAI与近红外短波段735~1 075 n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可见光波段350~730 nm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LNC敏感的植被指数主要有AIVI、RES和mND924,而对LAI敏感的植被指数主要有ONLI、CIgreen和MSR(800,670),以上2类植被指数和籽粒产量间关系均密切,表现较好的时期主要为拔节期至灌浆中期阶段。采用双LOGISTIC模拟模型方法,优选的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植被指数的生育进程动态轨迹,模型精度(R2)随着产量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增加,低产水平的精度相对较差(0.627~0.703),而高产及以上水平的R2较高(0.868~0.972)。【结论】高光谱植被指数AIVI和CIg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