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聚类分析对2009-2010年江苏省常规油菜预备试验14个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Y1,Y2,Y3含有总的贡献率达到97.56%,并且通过3大主成分分别在各个性状中的得分值的高低了解各个性状在主成分中的分量。将主成分的前3个主成分进行基于组内平方和最小的动态聚类分析,得到唯一聚类结果,并根据分类数的不同画出不同颜色聚类图形。本研究给传统育种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和挖掘国审稻‘盐两优2208’的栽培措施和高产潜力,本研究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优质国审稻‘盐两优2208’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互作效应发现,产量分别在A2B2、A2C2和B2C2互作效应下达到最高,产量相关性状在互作效应影响下,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为复杂,总体来看,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对产量潜力关联较大,在这几个相关性状值在互作效应中最高时,产量潜力往往也最高。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施用适当后移,为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需在齐穗时增施粒肥,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高产杂交油菜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归分析表明,高产杂交油菜的产量与主轴结角数、一次分枝结角数、二次分枝结角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分枝结角数、二次分枝结角数和每角粒数是高产杂交油菜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各因素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且这些交互作用对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变数分析方法,对沿海地区杂交与常规油菜品种的性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种植的杂交与常规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种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对杂交油菜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是每角粒数;一次分枝结角数对常规品种产量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双低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得到:杂交油菜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油菜平均产量。对杂交油菜产量贡献最大的为每角粒数(x11),其次为一次分枝结角数(x7),千粒重(x12)和二次分枝结角数(x8)对产量的贡献较小。对常规油菜产量贡献最大的为一次分枝结角数(x7),其次为每角粒数(x11),再次为千粒重(x12)和主轴角果数(x6),二次分枝结角数(x8)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盐稻10号的选育经过,并介绍了盐稻10号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从播种、密植、施肥、防治病虫等方面,总结了盐稻10号的栽培要点,以期为新品种盐稻10号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盐稻12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在2009至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盐稻12号表现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国标二级优质米、略有香味、适口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在江苏沿海滩涂含盐量0.3%的盐碱地示范种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