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探讨在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绿色空间体系规划、划定严格的空间保护建设等级和严格分类管理,对于国土资源统筹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北京市二道绿隔平原区为研究区域,首先提出适用于二道绿隔地区的绿色空间定义;其次从基质完形、廊道构建和斑块保护3方面构建完整的绿色空间体系;最后综合提出绿色空间体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Brookfield质构仪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稻谷籽粒(含水率为10.63%、12.25%、13.71%、15.18%、16.53%w.b.)在Z轴(短轴)方向上的压缩特性(破坏力、破坏能、表观接触弹性模量、最大接触应力、破坏应变),得出含水率对稻谷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形变的增加,稻谷籽粒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加,当到达破裂点时达到最大值,随之急剧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稻谷籽粒的压缩破坏力、破坏能、表观接触弹性模量、破坏应力逐渐减小,压缩破坏应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就"一带一路"战略对英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展开阐述,接着由此出发对当前茶文化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提出具体畅想,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茶文化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稻秸还田对油菜季径流氮磷及COD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CK(无施肥+无秸秆)、F(常规施肥)、S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SFR(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4个处理,研究在巢湖地区稻油轮作模式下,稻秸还田对油菜季农田径流氮磷及化学需氧量(COD)流失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径流总氮浓度,但增加总磷和COD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径流氮磷及CO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F处理相比,SF、SFR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6.9%~19.8%,27.1%~29.3%,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2.4%~4.0%,4.0%~5.6%,COD流失量分别增加6.1%~10.0%,2.8%~6.1%。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径流氮磷及COD流失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为合理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