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有机无机钾肥配施对四川典型植烟区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在凉山烟区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钾肥配施比例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无机钾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1∶1的处理产值和产量增幅为36.2%和29.5%;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3∶7的处理产值和产量增幅为44.3%和34.2%;与纯无机、有机钾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7∶3、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3∶7的处理中部烟叶外观质量总体评价最好;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1∶1和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3∶7的处理中部烟叶钾含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与纯无机钾肥处理相比,增加量分别为5.4%和8.1%;在烟叶质量评吸指标上,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1∶1的处理总体得分最高。总体来看,有机无机钾配施比例为1∶1的处理比其他处理在烟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总体评价上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复合农林业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机遇,论述了复合农林业在林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复合农林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从研究的尺度、对象及地域、手段及方法、内容等角度,对我国复合农林业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华北石质山区山茱萸人工林蒸腾特征及水分供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于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4-9月),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分析华北石质山区15年生山茱萸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结果表明:1)山茱萸人工林蒸腾量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或月变化特征.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以后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5.3和194.9 mm,4-9月各月蒸腾总量占蒸腾总量的比例在2005年分别为10.7%、22.3%、21.6%、21.2%、12.9%和11.2%,在2006年分别为16.2%、20.2%、20.3%、17.9%、13.6%和11.2%;2)蒸腾与冠层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及风速等微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α=0.01),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内影响蒸腾的最主要微气象因子都是冠层太阳总辐射;3)4-9月降雨总量与蒸腾总量的比值(R/Tr)>1.0,且除4月外,其他各月R/Tr也大于或接近于1.0,说明除4月外,降水可以满足山茱萸人工林蒸腾耗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 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 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 -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 -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 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 0~20 cm 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 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 0~20 cm 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华北低山丘陵区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11月-2006年6月由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低山丘陵区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冬小麦返青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SRR)在晴或多云天气条件下都要高于阴天,SRR的日变化都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2)冬小麦生育期SRR的日际变化特征为:返青前SRR保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为0.63μmol.m-.2s-1;返青后SRR迅速增加,至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保持稳定,平均为2.18μmol.m-.2s-1;收割后SRR降低。整个生育期SRR的平均值为1.28μmol.m-.2s-1。(3)冬小麦田浅层土壤温度(包括地表温度、地下5cm、10cm、15cm、20cm土壤温度,p<0.01)与SRR间都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20cm土壤温度与SRR相关性最好,Q10值(5~20℃间气温每增加10℃呼吸增加的倍数)从表层至地下20cm依次为:2.09、2.29、2.39、2.51、2.63;土壤含水量过低对土壤呼吸有抑制,当土壤含水率在20%~30%时,SRR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0.05)试验II组,试验II组低于(P<0.05)空白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组和试验I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小于(P<0.05)试验I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试验组Ⅰ和II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P<0.05)空白组。本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改善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红细胞载氧功能,缓解烟毒危害。  相似文献   
8.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68.5%、6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236.4 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15.88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6 1 mol/mol.丹参叶片CO2补偿点为30 μmol/mol, CO2饱和点为80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75 2,说明丹参为C3植物.③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低,且各测定点间差异显著,日变化曲线规律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小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抓住防治适期给于消灭是保全苗的一个重要措施。如何预测防治适期,以前报导主要是靠检查叶面被害情况进行防治。现根据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年九年资料分析,有效发蛾高峰日到防治适期为一个经验值,而有效发蛾高峰日又可根据其与当年早春二至四月的相关性来确定。一、预测方法1、有效发蛾高峰日的测定:据九年资料统计分析,有效发蛾高峰日与三月下旬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9;可靠性0.05>P>0.01,相关显著。其直线相关预测式为y=62.9985-3.465x(y 为有效发蛾高峰日,以三月十日为起点,x 为三月份  相似文献   
10.
云南会泽县雨碌乡在农科推广中注重实效,通过培训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