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1984~1988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亚热带人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区土壤为重壤土,其水分—物理性质较差,有林地土壤含水量较无林地高,且变幅较小。土壤含水率与当地的主要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降雨量、蒸发量)呈多元回归相关。据回归分析,杉木林土壤水分含量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层深度较浅,达0~20cm,而皆伐迹地受气候影响的土层较深,达0~40cm。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相似文献   
3.
四川米亚罗地区高山冷杉林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本试验旨在研究森林与水的关系,探讨高山原始森林的水文效益。通过对降雨量,冷杉林林冠截留量,苔藓、枯枝落叶层的蓄水性能,土壤含水量,土壤、植被的蒸散量的实测及对森林和采伐迹地二个小集水区流量的对比观测,阐明了该区的高山原始森林调节水分,涵养水分的作用。同时,本试验研究也为该地区林业的合理经营,开发利用,提供水文方面的重要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降雨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杉木和马尾松林内、外雨树干茎流及迳流所含各种养分物质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浓度显著地高于林外雨。林外雨的各养分物质含量是 N>Ca>K>Mg>P,杉木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量是 K>N>Ca>Mg>P。皆伐迹地迳流中养分流失量显著地高于林地的流失量。雨水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由降雨输入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迳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还原养分总量的 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量。  相似文献   
5.
6.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径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相似文献   
7.
谈谈森林的水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山暗针叶林区的采伐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本试验研究目的川西高山林区为我国重要木材基地,由于本林区位于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的上游,同时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因此,森林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采伐,削弱了森林的有益性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木材需要量的增长,采伐与维护林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农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本项研究的任务是试图阐明和统一这一矛盾。把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与维护林地最低保安效果二方面的利益结合起来,为制订该高山林区的合理主伐方式提供有关水文方面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今年的特大洪水是因长江全流域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连续强雨造成的。而长江中、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为因素也是这次洪水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以1998年与1954年长江流域的洪水相比较,从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暴雨日数...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