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典型城区环境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城区环境相对于郊区环境,大叶黄杨的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蒸腾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CO2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较低,净光合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环境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的响应关系.不同月份两个样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都不相同,总的来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温度和湿度状况影响着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同化CO2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生物量及活碳蓄积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鸡公山森林植被的总活碳蓄积量为154 601t,平均活碳密度为56MgC/hm2,高于中国森林植被活碳密度的平均水平(38.7 MgC/hm2),但低于全球平均碳密度(86MgC/hm2)。不同林型活碳蓄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活碳蓄积密度分别为30MgC/hm2,39 MgC/hm2和70MgC/hm2,均高于全国同类型森林植物的活碳蓄积密度的平均值,而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碳蓄积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67%的森林为中龄林,27%的森林为幼龄林,在增加碳蓄积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袁天佑  褚小军  冀建华  林枫  王俊忠  胡聃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44-6847,6852
首先对城市水文环境、城市水文要素、城市水资源、城市水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城市化水文效应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水文问题的相应对策及展望,从而为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提供支持,以促进城市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外来种火炬树光合作用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光合、蒸腾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于2008年8-11月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在8月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9-11月,光合日变化曲线则为单峰曲线,光合速率随季节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不同月份,影响火炬树Pn、Gs和Tr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也有所不同;8-11月,火炬树的WUE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说明随着季节的变化,火炬树的Tr比Pn下降的幅度更大,以适应环境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自然生长条件下土壤碳、氮储存量和输出量随阳春砂种植年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不施肥对照2019年土壤碳、氮储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4.08%、3.57%,植物样地上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2.03%、40.20%,地下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5.47%、42.58%。外源养分的输入加快了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碳氮固化,与CK相比,M、F、O+C处理总生物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52%、9.61%和11.89%;M、O+C处理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9.90%和12.72%,土壤氮储量分别提高2.75%和4.09%,差异显著;O+C处理对土壤养分转化吸收的影响最为明显,土壤碳、氮输出量均表现为O+C F M CK,土壤碳、氮固化量均表现为O+C M F CK。【结论】阳春砂长期林下栽培会造成土壤固有的碳氮储量下降,输入外源养分能有效提升土壤碳氮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维持土壤碳氮库容平衡,其中有机物质起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泥生产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胡聃  文秋霞  张大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86-8989
以我国目前采用的立窑和新型干法窑两大主要生产工艺为基础,利用国内外通用的生命周期评价思想和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5年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物能代谢和环境负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生产1 t通用水泥需要的直接物质投入是1.73 t,间接物质投入(生态包袱)是2.97 t;吨水泥综合能耗是4.42 GJ,其中立窑水泥综合标准煤耗达到170.07 kg/t,是新型干法窑的1.33倍;另外,生产工艺改进引起的CO2和粉尘减排不能平衡由水泥产量增加导致的污染排放增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潜力巨大,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对城市植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强  胡聃  王绍斌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62-11565
从城市环境对城市植物区系、群落、物种多样性、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渍化引发农田生产障碍的现状,以撂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呈递减趋势。两季水稻栽培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为0.91g·kg-1;三季栽培后,不施肥处理、施无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为0.81 g·kg-1、1.01 g·kg-1;四季栽培后,撂荒区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到0.90 g·kg-1。说明弃耕条件下,受灾农田自我修复达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时间需要3年以上;在常规耕作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加速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使农田恢复生产的时间提前1年。从时空分布看,表层土壤全盐含量与p H及养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壤p H、养分随土壤全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随着弃耕时间推移及降雨不断淋洗,Na+、Cl–、SO42-等离子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Ca2+、Mg2+等盐基离子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上升,反应出阴阳离子之间相互转化特征及水盐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单体代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华  胡聃  徐文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76-7578
以某城镇的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代谢理论与方法对建筑物施工阶段进行代谢过程跟踪研究。通过系统调查建筑施工阶段物质流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消耗量,建立了单体建筑的代谢模型,并剖析了建筑物施工阶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选取代表中国平均生产水平的典型啤酒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物质流方法分析了啤酒生产糖化、发酵、罐装各工艺段物质代谢情况,发现流失资源的物质流向,旨在为清洁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