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安徽宣城市木瓜园内的115种节肢动物进行样地全年系统跟踪调查,分析了不同管理水平下的木瓜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其中,管理粗放的木瓜园89种,总个体数7018头;管理精细的木瓜园87种,总个体数是5136头。不同管理水平下的物种数及优势集中度差异显著。节肢动物种类数及其个体数量全年动态变化呈“高-低-高-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以30℃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杨树桑天牛的虫情调查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天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58-160
2008年4月对合肥市大杨镇杨树林桑天牛的抽样调查,查明现阶段该林分桑天牛的总体虫株率为26.25%,其中林缘虫株率为26.90%,林内虫株率为25.70%;桑天牛总体虫口密度为0.6931头/株,其中林缘和林内虫口密度分别为0.72头/株和0.67头/株。该区桑天牛的危害程度为严重。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桑天牛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均为聚集分布。提出桑天牛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木麻黄主要害虫:如木麻黄毒蛾、星天牛、木麻黄豹蠹蛾、相思拟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及防治方法,为防治木麻黄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注干防治杨树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天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09-109,115
应用20%吡虫啉20倍液和40倍液分别进行注干防治桑天牛幼虫试验,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5%和57.1%,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9%和48.5%,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4.1%和33.7%,防治效果显著,并且吡虫啉20倍液注干防治效果明显优于40倍液的防治效果,幼虫死亡个体数以注药后6d内达最大值,其中以注药后2d内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安徽宣城市木瓜园节肢动物进行样地全年系统跟踪调查,分析了不同的管理水平下的木瓜林植食类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对丰盛度。管理粗放的木瓜林共调查到植食类节肢动物物种53种,分属于24科;管理精细的木瓜林共调查到植食类节肢动物物种54种,分属于22科。不同管理水平木瓜林的物种丰富度全年变化格局呈较平缓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研究了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和板栗不同生长时期栗角斑蚜及其天敌垂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自板栗生长开始到板栗成熟,栗角斑蚜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的全部等级,因在各个等级上的应用不太均衡,生态位和宽度只表现出中等水平。瓢虫类天敌,尤其是红点唇瓢虫的生态位宽度较高,与栗角斑蚜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等级上表现极不均衡。草蛉和瓢虫与栗角斑蚜的模糊贴近度较高,在板栗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均能很好的追随栗角斑蚜种群,蜘蛛类天敌中漏斗网蛛科与栗角斑蚜的同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茶园节肢动物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共调查到物种97种,分属77科,其中植食类50种,分属46科;肉食类32种,分属26科;中性类5种,分属5科.  相似文献   
9.
松突圆蚧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又名松栉盾蚧,是我国危险性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广东省,不断扩散蔓延,对我国的松属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秀屿区的松突圆蚧危害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重点治理区林木检疫和虫害木处理,严禁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虫害木调出和调入。同时,强化监测措施,积极采用栽植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和施肥灌水等方法,综合运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种综合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松突圆蚧危害,尽可能地减少松突圆蚧危害和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李兴天 《现代园艺》2013,(2):153-154
近年来,刚竹毒蛾在福建省危害日趋严重,对莆田市的竹林生产和生态建设也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防治,才能够避免或减少因刚竹毒蛾的严重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需积极采用人工清理虫害木与林分更新改造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种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刚竹毒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