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林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总结了辽宁省发展经济林产业的作用和意义,论述了辽宁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分析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省经济林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建议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开展精细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打造品牌等,旨在为辽宁省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全面提升经济林产业发展水平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文冠果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栽培技术诸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我国文冠果繁殖及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藉以为文冠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曲柳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用途广泛,是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该文主要叙述我国水曲柳种子休眠与解除休眠、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全面总结我国水曲柳苗木繁育技术取得的进展,并以此提出我国水曲柳育苗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水曲柳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现有柞蚕场及停蚕后封育的柞树林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现有部分柞蚕场沙化严重,主要表现在植被群落组成单一,柞木灌丛稀疏,层次结构不明显,缺乏草本、灌木层植物,植被覆盖度低,沙石裸露,有机质含量很少。杂木林和封育蚕场枯枝落叶生物量比正在放蚕的柞蚕场提高85.0%、3.5%和182.4%;枯枝落叶的持水量提高118.0%、51.7%和90.5%;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最大含水量均高于放蚕的柞蚕场;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土壤明显高于柞蚕场;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平均含量比正在放蚕的柞蚕场提高49.6%~116.5%,25.0%~100.0%,2.7%~38.4%,对柞蚕场生态效益、柞蚕生产过程以及柞蚕场遭到破坏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柞蚕场的可持续经营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属我省天然次生林区,从60年代开始,对次生林进行了改造,通过栽针保阔、幼抚留树等措施诱导成大面积的人工阔叶红松林。据初步统计,该类型林分郁闭成林面积达70多ha。目前,这些林分林龄已达20多年,长势良好,成为重要的森林后续资源。但对这些林分的结构类型、分布和树种组成及生产力等均未做过调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类型及内部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为经营好这些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多年生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系列生态效益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枯落叶贮量、土壤持水能力、养分含量及分解速率、蚯蚓数量、林下草灌植物和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等,明显高于红松纯林;混交林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林木自我施肥机制及贮水保土能力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并对红松主要病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它将成为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生态协调的理想森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软枣猕猴桃良种选育和苗木繁育现状,提出软枣猕猴桃良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为软枣猕猴桃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促进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棉花育苗是夺取棉花丰产的关键技术环节,水浮育苗是当前长江以南地区棉花育苗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操作不仅简便易行,棉苗无缓苗期,利于移栽成活,而且可省工4/5,省种40%,节省费用,还可取得10%左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粉葛新品种“恩葛0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葛新品种"恩葛08"于2008年12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填补了湖北省通过审定的葛品种空白。该品种生育期长,丰产性、稳产性好,抗性、适宜性强,成为湖北省恩施州主推品种,现有种植规模2667hm2,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草河口"红松林"是享誉国内外优质高产的人工红松林,也是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林业工作者经过50年艰苦卓越的努力而建立的面积与蓄积均有一定规模的人工红松林。这片红松林总面积287.7hm2,地理位置独特,是研究人工红松生长规律及其各项效益理想的实验基地。文章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以便更好地经营管理和保护好草河口"红松林",发挥它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