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叶被害后卷起或呈现潜痕虫斑及白色斑点状虫斑…………………………………2叶被害后呈明显的缺刻或孔洞…………192.叶被害后卷起或幼虫吐丝将几片叶子连缀成苞………………………………………………3叶被害后不卷起…………………………73.幼虫在嫩芽吐丝连缀,为害柳树时常将几片叶子用丝卷成长筒状。可钻入幼芽内蛀食,早春为害严重。幼虫体灰白色,纺锤形,体上有肉刺。腹部背面有三个不规则菱形白斑,腹部第2、第8节隆起,较粗白色,其余各节不隆起…………柳金刚钻Earias pudicana Standinger  相似文献   
2.
<正>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生长迅速,高大通直,寿命长,材质好,用途广,是北方平原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沙地造林的实践中证明毛白杨与刺槐(Robinia pseuboacia L.)混交是一种较好的乔木混交林。这种混交林可以充分发挥刺槐的有利特性,对于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消灭杂草,加速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刺槐的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采取什么样的混交方式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这种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场于1965年营造的毛白杨与刺槐带状混交林,带宽22米,株行距2×2米。由于地处黄河故道,系黄河冲积所形成的内陆沙地,土壤  相似文献   
3.
<正>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特有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河北易县毛白扬雌株(以下简称易县毛白杨)为我省特有类型,具有高大、通直、生长迅速、寿命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是多年生杂草,根茎蔓延力强,铲除不易,是干旱瘠薄沙地上的主要杂草。它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多,影响林木生长。但是它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林反应极为敏感,特别是在郁闭以后的刺槐林内很少发现有茅草生长。笔者曾在毛白杨、刺槐带状混交林内作过调查(见表1),从调查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刺槐林带内平均每平方米上的茅草密度  相似文献   
5.
<正>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el.)Swinge.是我们地区的乡土树种,具有攸久的栽培历史,深为群众所热爱。它不但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病虫害少,木材具有多种用途,而且分布广,是长江以北,黄土高原,石质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另外,它树姿美观,抗烟尘,耐盐碱,所以又是“四旁”和矿区绿化以及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臭椿播种育苗雌、雄分化比例:证明雄性在生长速度、干型以及生态适应幅度方面优于雌性;确认雄性是臭椿中的一个优良类型。为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雄性臭椿,进而对插根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并且探讨了当年生插根苗的根系发育及其产根量,认为建立优良雄性臭椿采根圃,生产种根,培育插根苗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 毛白杨是华北平原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之一。一些苗圃由于条件所限,经营粗放,特别是灌溉条件难以保证,苗木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外苗数量增加,出现成片“小老苗”。这种苗木不仅不能按计划出圃,影响了经济收益,而且也影响了造林绿化速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曾于1980年采用平茬、截梢两种措施进行了试验。当年秋后调查,截梢比平茬效果好,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平茬苗多65厘米和0.28厘米,而且减少了因平茬而造成上年度的干物质浪费和地力消耗。为此,1981年对截梢强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生产和研究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ra Hubner)属鳞翅目,卷叶蛾科(Tortricidae)。近年来在冀南地区普遍发生,很多地方幼林被害株率达100%。大名县卫东林场150亩3年生北京杨幼林,1980年受害严重,一般平均每株有300—500个虫苞,严重者可达1,100多个虫苞。叶片受害后逐渐变黄、早落、干枯,影响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 毛白杨是雌雄异株树种,为了探讨雌、雄株当年生根蘖苗生物量的差异,我们进行了测定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我场苗圃内进行的。供试的雌株采自河北省易县西陵,雄株采自当地。用“接炮捻”的方法把两种种条分别嫁接在大关杨当年生条母上。1978年扦插,1981年春将培育的3年生雌、雄株苗出圃留根(每亩出苗量均在2000株左右)。在3块不同的留根圃地上各设固定标准地一组,每组包括相邻而且立地条件一样的雌、雄株标准地各一块,以后的管理措施亦相同。5月中旬对根蘖苗的出土数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杨蚜(Chaitophorus SP)是毛白杨苗木常发性害虫。常群集叶背,直接刺吸叶液危害苗木,并易诱发煤污病,使苗木叶茎变黑,妨碍光合作用,影响苗木生长。严重时,造成苗木部分或全部叶片脱落,致使苗木死亡。 过去,防治杨蚜多使用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因长期使用,杨蚜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为探索防治杨蚜新的农药品种及防治办法,我们于1983年在本场进行了呋喃丹防治杨蚜试验。今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