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加总数量框架,采用乘积完备的Hicks-Moorsteen指数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变化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TFP增长。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农业TFP增长的促进与抑制效应并存。从时间维度看,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农业TFP增长有促进作用。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是农业TFP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中部地区仅在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提高了农业TFP增长,西部地区仅在1978—1984年对农业TFP增长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CHNS数据,采用明瑟半对数收入方程,考察了健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健康"很好"和"良好"的农民收入比健康"不好"的农民收入分别平均高16%和8%。另外,教育、职业、年龄、医疗保险和地区因素均对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1992-1997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培养农林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以“林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林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专业实习缺少教材指引和基础保障,网络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仍有待创新,第二、三课堂实践缺少课程老师有效指导和反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础教学平台,专题实习平台,第二、三课堂实践平台”在内的“三个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保障措施,以期为农林经济其他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1980~2012年,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0.6%,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是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TE)、混合效率(ME)和剩余规模效率(RSE)年均损失分别为0.5%、0.2%和0.4%;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TFP增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损失.[建议]应该加大大豆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豆各生产区采取差异化策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可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截面数据,在描述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农民收入、医疗保险和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扩大医疗保险服务的覆盖面以及引导农村居民改善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性别和蛋白质水平对1~100日龄西农萨能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同质性较好的新生公、母羔羊各80只,分别随机分到4个组中,每组40只羊,其中试验1、2组为母羊,试验3、4组为公羊,试验1、3组饲喂低蛋白质水平(17%)的颗粒料,试验2、4组饲喂高蛋白质水平(21%)的颗粒料。定期测量羔羊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统计腹泻率,在试验结束当天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分析,以确定适合西农萨能羊羔羊生长发育的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结果表明,在试验前中期,蛋白质水平对羔羊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在此阶段可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颗粒料以降低饲喂成本;而在试验中后期,高蛋白质水平可显著促进羔羊生长发育(P<0.05),在此阶段可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颗粒料以保证羔羊良好的生长状况;体尺指标受日粮蛋白质水平影响较小,而高蛋白质水平日粮易引发羔羊腹泻,且在试验期内公羔羊较母羔羊表现出更快的生长发育趋势。因此,在羔羊培育中应控制高蛋白质水平饲料的饲喂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和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研究意义。作者搜集整理了1989-2009 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的文章,着重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增长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4种:生产函数法、增长核算指数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随机前沿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演变特征表现为:技术进步是主要源泉,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制度变迁等。最后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估各种因素对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表2 参36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和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研究意义.作者搜集整理了1989-2009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的文章,着重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增长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4种:生产函数法、增长核算指数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随机前沿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演变特征表现为:技术进步是主要源泉,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制度变迁等.最后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估各种因素对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试验研究日粮中蛋白质和L-赖氨酸水平对西农萨能羊泌乳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泌乳母羊最佳日粮配方。将48只泌乳量和体重接近、处于泌乳盛期(50 d左右)的健康西农萨能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0%、18.0%,L-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0.67%。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和L-赖氨酸水平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18%蛋白组产奶量与16%蛋白组相比有下降趋势;血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蛋白水平为16%、L-赖氨酸为0.67%试验组(第2组)的血浆总蛋白高于其他试验组,且在60 d时差异显著(P<0.05),此试验组的血浆尿素氮浓度低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水平为16%、L-赖氨酸为0.67%的日粮更有利于提高泌乳期奶山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