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林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产业政策学说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营林产业进行系统地经济分析,以了解营林产业的实质和产业进程,正确认识营林产业的社会作用、多重意义及其在林业产业链中的基础地位;根据森林资源的现实供给探索营林产业政策中的欠缺,进而开展森林资源的潜在供给和远景供给的趋势研究,预见营林产业供给格局可能的变化和营林产业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制定与森林资源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的营林产业政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途径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农民问卷调查结果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特点的分析,以解决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反映工程的两重性特点为依据,提出实现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两条途径,这就是:政策调动;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因沙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等。防护林的经济效果,是指营造防护林的劳动耗费与所得的有用成果的比较。 经济效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是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赵紫阳总理在第五届全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针对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而提出的。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 ,首先必须界定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及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范围 ,同时要明确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用及研究重点 ,最后 ,还应加快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的构成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为尽快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建立健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其机制的建立应遵循整体性、客观性、有效性及互利性的原则。以反映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补偿机制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经济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推算出从四九年至八一年“三北”地区建设范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防护效益和直接效益的年价值为二十五亿元,年效益的价值为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七。证明建设“三北”大型防护林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业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应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7.
西部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现行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众多冲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协调冲突的三条思路:调整目标、完善政策和产业化发展.首先,对退耕还林(草)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应调整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兼顾的目标的观点.即在遵从公平性、有效性、持续性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林种比例;其次对完善政策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基金制度是在营林生产耗费得不到相应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建立的目的是要增加营林资金的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林业基金的性质应按投入生产后形成的生产规模来确定,在目前仍属于补偿基金的范畴。林业基金的来源渠道应与现有营林生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明确地区别开,将现有资金作为林业基金的来源渠道不尽合理。林业基金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多层次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行林业企业内部银行功能的狭窄及作用的不尽完善,源于其理论建设的滞后及理论基础的单一性。本文试图通过归纳现有功能,发现理论上的偏差与不足,并加以修正、补充;进而,创立一种新型的多维交叉的边缘理论,为林业企业内部银行的功能拓展奠定基础,以期达到较高层次的管理水准。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劳动力要素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所投入的劳动力密切相关.劳动力数量、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劳动行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等都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劳动力动因.我国林业劳动力数量充足,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劳动者劳动行为不规范,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要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规范劳动者劳动行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