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种子病理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1—16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来自亚、美、欧洲40多个国家,都是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国家种子检验站、检疫部门,以及种子公司、农药部门等近百单位的代表,130余人。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地区水稻田分离到的水稻白叶枯细菌噬菌体有两种类型,Ⅰ型大斑(PK)和Ⅱ型小斑(PSS)。在进一步对噬菌体的寄主范围的测定表明,对非致病性的细菌以及植物病原细菌各属细菌如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棒形杆菌(Corynebacterium),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均无溶菌作用,甚至对同属的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的其他种细菌也无溶菌性,证明其寄主范围仅限于水稻白叶枯细菌。北京地区分离的各种噬菌体的专化性,经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37个白叶枯细菌菌株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噬菌体存在着对不同细菌菌株侵染上明显差异,其中Ⅰ型(PK)只能侵染其中的72%菌株。而Ⅱ型中的(PSS)能侵染其中的92%的菌株,说明对寄主的专化性是不同的。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用“一步生长曲线”比较研究结果Ⅰ型噬菌体(PK)的潜育期短为40分钟,裂解量7。Ⅱ型(PSS)的潜育期较长,为70分钟,裂解量为46。在此基础上,应用噬菌体在水稻种子上增殖数量的测定可以反映出,水稻种子上具有活的白叶枯细菌的存在,这种方法灵敏度高,时间短,可用作稻种带菌检验之用。  相似文献   
3.
狄原渤 《植物保护》1964,2(5):221-222,223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田间诊断 1.病株症状检验 病薯播种后,根据其感染程度以及遭受软腐细菌等次生侵染,严重的常发生死苗和发芽迟缓,生长较慢。但是明显的症状还是在植株开花以后、比较后期才表现出现来。田间检查时可首先注意生长矮小、黄化,特别是发生萎蔫的植株。这类植株经仔细观察,可见一枝或数枝发生萎蔫、黄蔫现象,自下而上,下部枝叶常常首先萎蔫,下垂枯死。上部叶片自边缘向内卷,似失水状,颜色灰绿,由叶缘向中心或叶脉处逐渐变黄,最后变黄处可以枯死。  相似文献   
4.
 窖藏白菜腐烂是由许多细菌造成的。最重要的是Erwinia aroideaeE.phytophthora以及被认为是腐生菌的三种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poly-myxaB.subtilis。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后者能引致明显的腐烂。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农场、果园、苗圃、林场根癌病,得知根癌病(Agrobacteriumtumefacfens)普遍为害我国多种果树、林木,并且发病十分严重。几乎重茬苗圃土壤都带有根癌病菌。病菌的分离鉴定表明,葡萄的根癌土壤杆菌主要是生物3型,没有发现生物2型。鉴定中还发现苹果上也有生物3型的根癌土壤杆菌。  相似文献   
6.
马鈐薯环腐病是我国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在世界多数国家马鈐薯产区普遍存在,如法国、瑞士、瑞典、美国、苏联、日本等均有发生。我国过去还没有报告,但近年来据了解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张家口、北京等的某些地区均有类似环腐病症状的块茎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类选择性或鉴别性培养基发展很快,因为它不仅在分离、鉴定、诊断上提供了简单方法,而且用于生态、流行、侵染的研究,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病原细菌在自然界生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金氏B (KB)培养基是荧光假单胞菌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但是,其中有些有助荧光色素产生的成分在中国不易买到。我们将用国产蛋白胨、英国产胰蛋白胨和国产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与用Difco的(月示)蛋白胨3号利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进行了比较。6株荧光假单胞菌的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平板上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用国产蛋白胨(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利琼脂粉(上海生化试剂)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有90-100%的菌落没有荧光出现,而用英国产胰蛋白胨(oxoid)(20g/1)和国产琼脂(深圳)(15g/1)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出现稳定而强烈的荧光,后者与用Difco试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相比还能在非荧光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混合涂平板时稍微提高非荧光菌株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葡萄白腐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白腐病近年来为害日益严重,常使葡萄不能丰收。三年来试验研究与农民经验相结合共同制订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京郊证明是有效的。在侵染来源的研究中,上年7月埋入上中31厘米之病残株,至翌年8月检查,能存活,用以接种的结果,发病率高达92%。病菌的孢子悬浮液与果皮上之分生孢子器放在土壤中,60天内都保持同等的致病能力。早期发病以下部果穗为多,越近土壤处发病愈多。7月7日检查1,033个果穗,有54个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种子病理会议于1982年10月11日—1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英、法、美、日、荷等四十多个国家的代表一百三十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欧洲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丹麦外交部的有关负责人及有关官员均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