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鹅细小病毒(GPV)的5个分离株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蛋白VP1和VP3非重叠区的基因片段(VP13基因),并与pMD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埃希菌Top10中,经PCR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5株GPV VP13基因全长均为594 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不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13基因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3.4%~98.7%),但毒株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 ℃)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 ℃)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 ℃)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 ℃)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 ℃)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从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禽副黏病毒,编号为2/GD/05/Go,简写为GPMV-2/05。经纯化后发现该病毒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大小比较均一,表面有纤突,对氯仿和酸敏感,不耐热,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鸡新城疫病毒(NDV)I系、Ⅳ系抗血清部分抑制,但与禽流感、小鹅瘟等病毒无交叉反应。人工感染结果显示,新分离到的病毒对1、14、28、48日龄的鹅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尤以30日龄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服、点眼滴鼻、肌注、皮下注射等途径均能感染鹅,并且临床症状和死亡率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该病毒对鸡也有很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但用NDV强毒攻毒的鹅并不发病。通过免疫保护试验发现,GPMV-2/05与NDVI系、Ⅳ系及强毒F48E9有部分免疫原性交叉。血清学、电镜观察、理化鉴定、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以及致病性指数的测定等结果均表明该病毒是一株对鹅具有高致病力的禽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广东某肉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及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东省某规模化鸡场若干份病鸡的肝脏和肠道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invA特异性基因PCR鉴定、16S rRNA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可见无色透明、呈细小的露珠样菌落或光滑圆整、透明湿润、中心为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呈粉红色、散在分布、两端稍圆的短杆菌,无荚膜,无芽孢;分离菌生化试验呈产气、底层产酸、产硫化氢呈黑色且斜面产碱变红现象;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invA特异性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285 bp的条带,16S rRNA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1 500 bp的条带,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8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均无耐药性,但对青霉素、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  相似文献   
5.
一株天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从广东某地送检的病死天鹅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禽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HI)、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能对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M基因、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HA基因与A/chicken/Viet Nam/Ncvd8/2003(H5N1)的HA基因同源性为98%;NA基因与A/swine/Fujian/1/2003(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为98%,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按照国际流感病毒系统命名原则将该病毒株暂命名为A/Swan/Guangdong/197/200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