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蛋新鲜度是衡量鸡蛋品质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影响鸡蛋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鸡蛋分级标准中,都把新鲜度作为最重要的指标。由于新鲜度的下降使其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使鸡蛋的直接食用价值降低并影响鸡蛋的深加工,给鲜蛋行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鸡蛋内含有许多生物活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根据明确的检索策略和标准选取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各文献研究结果后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在日粮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茶多酚在蛋鸡实际应用提供较为客观的综合性结论。结果显示:共有11篇文献纳入此次Meta分析;日粮中添加茶多酚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料蛋比;茶多酚还显著提高蛋黄颜色和减缓哈氏单位下降。综合得出在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00mg/kg添加水平具有较优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蛋黄中的功能蛋白对鸡胚发育的作用机制,试验以高、低孵化率母鸡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组母鸡所产蛋的蛋黄蛋白质,采用TMT标记定量技术首次对不同孵化率的鸡蛋蛋黄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404种蛋白质,其中包含31个差异蛋白。通过查阅文献与数据库检索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具有抗菌性能、蛋白质加工、凝血及分化代谢等生物学功能。其中DNABJ11在高孵化率组显著上调(FC=+270.65,P<0.05),在调控蛋白质正确折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他蛋白WFDC2(FC=+29.14)和UMOD(FC=+4.53)参与宿主防御,过表达时有利于胚胎发育,而FOXA1(FC=-12.15)过表达时则对胚胎发育不利。研究发现了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蛋黄蛋白质,对全面理解胚胎生长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丝羽乌鸡蛋品质对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就丝羽乌鸡蛋品质因素对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哈氏单位和蛋白高度越大,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越高(P<0.01);蛋重对受精率有一定的影响,蛋重与受精率呈一定正相关关系(r=0.0619,P<0.1),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也会增大;蛋壳强度与受精蛋孵化率呈一定负相关关系(r=-0.1808,P<0.1),蛋壳强度太大的鸡蛋其受精蛋孵化率反而下降;蛋壳颜色与受精率呈强的负相关关系(r=-0.2848,P<0.01),即蛋壳颜色越深的鸡蛋其受精率越高;而蛋黄颜色与受精蛋孵化率呈强的负相关关系(r=-0.2328,P<0.05),即蛋黄颜色越浅的鸡蛋受精蛋孵化率越高;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比重等指标对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十四届欧洲禽蛋与蛋产品品质研讨会暨第二十届欧洲禽肉品质研讨会2011年9月4~8日在德国莱比锡举行.该会议是在禽蛋及禽肉品质研究领域唯一的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会议围绕禽类产品的安全性、基础研究、产品加工以及动物福利和禽类有机产品的生产等当前家禽生产领域研究的热点展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总结了2021年蛋鸡产业的生产与贸易概况,并总结了我国蛋鸡产业技术研究进展,包括遗传改良技术、营养与饲料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蛋品质量控制及加工技术等.此外,本文展望了我国蛋鸡产业2022年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蛋鸡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本交笼养模式中与公鸡遗传贡献率相关指标的特性及公母配比,本实验选取2种本交笼模式,一种为大型本交笼(Ⅰ型),单笼饲养10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一种为小型本交笼(Ⅱ型),单笼饲养5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其中Ⅰ型本交笼选取2笼作为重复,Ⅱ型本交笼选取4笼作为重复。通过基于28个微卫星遗传标记的亲缘鉴定技术度量本交笼中种公鸡遗传贡献率并对公母配比进行研究,同时检测公鸡血清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结果表明:在2种本交笼中,各组内公鸡间遗传贡献率差异显著;在Ⅱ型本交笼中,剔除1只低遗传贡献率的公鸡,公母配比由1:9提高到1:11,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精液品质、血清中促卵泡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与-0.8。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羽色的毛囊代谢组学差异,以探究鸡不同羽色形成的代谢机制。试验对红羽、浅红羽和白羽三组每组各7只鸡,采集其毛囊组织,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hy,LC-MS)联用技术对毛囊组织进行代谢物检测,鉴定3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红羽、浅红羽和白羽组中共检测到代谢物4 426个,筛选到红羽组和白羽组间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共464个,其中在红羽组显著上调的195个,下调的269个,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8个代谢物作为导致羽色变化的标志物,其中cAMP、甲氧沙林、GDP和半胱氨酰多巴在红羽组上调,(S)-羟基己酰辅酶A、4-吡哆酸、抗坏血酸和丁酰辅酶A在红羽组下调。研究表明cAMP、甲氧沙林、GDP等8种差异代谢物和其涉及的通路可能是造成红羽、浅红羽和白羽这3种不同羽色的原因,试验可为鸡红羽表型的形成机制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究种公鸡行为与其遗传贡献率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组本交笼,单组饲养50只罗曼粉父母代种鸡(公母配比为1∶9),通过亲缘鉴定技术研究本交笼中种公鸡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并利用视频录像与物理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公鸡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交笼中,各组公鸡在遗传贡献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在行为学方面,各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啄斗序列,斗性最强的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不一定最高,斗性最弱的公鸡遗传贡献率均最低,且各组内公鸡无固定交配的母鸡个体;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数及啄斗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与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