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
3.
将牛源魏氏梭菌磐石,双阳,德惠菌株作为生产菌苗株,制备浓缩甲醛氢氧化铝灭活苗,该苗安全性好,免疫后30天以2个致死量强毒攻击,可获100%保护,免疫后200天以同样剂量攻击可获90%保护。经氢氧化铝与蜂胶佐剂比对试验,氢氧化铝佐剂经蜂胶佐剂免疫效果好,抗体动态试验表明,免疫后30~50天,菌体抗体和毒素抗体均达最高峰,用兔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表明,免疫后30天兔血清能中和8(MLD)毒素,小鼠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4.
将马鼻疽强毒菌C67-40株经60Co-γ射线照射和在温度递增的肉汤中传代培养,使其毒力逐渐减弱。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培育出C67-4060Co(7)兼高温178代、C67-40高温180代两株弱毒菌株。根据菌苗菌株的要求,将其分别给雄豚鼠(350 g左右)腹腔接种0.2-6.2亿菌体和0.2-1.4亿菌体,结果100%雄豚鼠不发病,60Co(7)兼高温178代致弱菌株的安全性比强毒菌株提高62倍;以其0.2亿菌体免疫豚鼠并以0.3亿强毒菌攻击,获得85.7%-87.5%的保护率;将其通过培养基37℃传代培养30代和豚鼠6代。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原菌株比较差异不大,说明该两株鼻疽弱毒菌株毒力稳定。  相似文献   
5.
6.
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 (10CFUC4 8- 1多杀性巴氏杆菌 /只鸡 ,im)按 5mg/kg恩诺沙星单次im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在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体内的消除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巴氏杆菌感染可显著加速鸡体内恩诺沙星的消除 ,推测可能与感染鸡体内巴氏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有关。内毒素可刺激骨髓产生大量白细胞 ,而恩诺沙星又恰恰能在吞噬细胞中富集 ,且在富集后可迅速向周围炎性组织中释放 ,因此导致血中药物浓度下降。提示在应用恩诺沙星预防、治疗细菌性疾病时 ,利用其在健康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有时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吞噬作用在机体防御机制上的重大作用,早在19世纪末麦契尼柯夫就已指出。吞噬试验的方法也相当多。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进展,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应用人外周血吞噬细胞吞噬及杀菌作用的各种吞噬试验,但多数方法需用大量血液、器材与时间。  相似文献   
8.
当前尚不见有治疗“牛猝死症”的药物面市,而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 由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的抗猝死症血清用于治疗“牛猝死症”有特效,实验用于治疗13例患牛,全部一次治愈。另外,该血清用于治疗鹿的“猝死症”也十分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该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中毒而引起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简称LAI)是一种比较新的简易、快速、灵敏而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体外检测法。首先由Halliday(?)等(1972)用于小鼠实验肿瘤细胞的研究,继而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封闭因子的测定(1974)。国内上海一医、华山医院(1976)及上海二医(1981)曾用本法于肝炎的研究。其原理为人血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吖啶橙玻片微量吞噬试验对7匹鼻疽杆菌死菌和活菌人工感染马进行了连续检测,无论是死菌接种还是活菌接种,噬菌率(PR%)、噬菌指数(PI)和杀菌指数(BcI)三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均一致;对自然感染马79匹(鼻疽马11匹、马来因马17匹,双阴转马51匹)也进行了检测。人工感染马和自然感染马的检测结果与健马正常值相比,三项指标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从而认为三项指标均可作为观察鼻疽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