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2008年中国10个省市36个规模化猪场猪丹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其中包括养殖规模、生产方式、防疫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生猪供应主体的转换必然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当然养猪产业也要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由于疫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年来重大猪病危害的深刻教训,养殖业者应切身体会到疾病的控制必然要从过去的有病才治、病急乱投医的方式转向预防为主、养防并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猪萎缩性鼻炎免疫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R)是猪群的一种重要呼吸系统传染病,最初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抽鼻息,眼睛分泌物与灰尘固结形成泪斑,鼻腔出现分泌物,根据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分泌物表现为浆液性甚至脓性,部分严重发病猪鼻腔出血(见图1),特别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在猪舍的栏圈、墙壁或其他猪身上发现喷出的鼻腔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其中包括养殖规模、生产方式、防疫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生猪供应主体的转换必然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当然养猪产业也要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由于疫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年来重大猪病危害的深刻教训,养殖业者应切身体会到疾病的控制必然要从过去的有病才治、病急乱投医的方式转向预防为主、养防并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盘点养猪2009之: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疾病流行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全年养猪形势没有如往年"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原料价格相对平稳,是养猪业近5年来最平稳的一年;然而猪病却是接二连三"层出不穷"的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预防、猪群健康是养猪企业的重中之重,2009年养猪业都经历了那些流行疾病的侵袭?本年度原料价格平稳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总结养猪业看似相对平稳的2009,对未来的形式的发展应该做出怎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大陆一种重要的经济损失性疾病。其损失包括发病动物死亡、生长速度减慢以及屠宰场处罚。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猪的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症和慢性增生性病变。由于猪丹毒会引起皮肤的特异性丘疹,因此又被称为“打火印”。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仍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引起的损失包括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以及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8年11个省市119个使用伪狂犬病异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57.1%,总样品阳性率为11.7%(797/678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阳性率为14.0%(542/3860),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2.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和2007年的系统监测结果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总样品阳性率、种猪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偏高(25.9%、14.8%),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阳性场中,1-4周龄、5。8周龄、9~12周龄、13。16周龄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9.3%、23.1%、12.9%、7.8%,17~24周龄为6.2%,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  相似文献   
8.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可引起仔猪的黄痢、白痢,给各国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也使得很多学者对于如何预防或治疗仔猪黄痢有较深的研究,在我国饲料禁抗的政策下,通过疫苗来预防ETEC引起的黄痢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展示现阶段,国内外关于该类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肺炎支原体血清学动态监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是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病原,由此引起的喘气病给猪场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了解目前规模化猪场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动态对于制定相应的科学防疫策略大有帮助。本研究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状况进行了系统监测与分析,6个未免疫喘气病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全部为血清学阳性场,其中种猪的阳性率为90.5%,仔猪的阳性率为31.1%。后备、1~2胎、3~4胎、5~6胎以及大于6胎种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5.2%、85.7%以及71.4%。4、7、10、13、16、20、24周龄仔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0%、0%、16.7%、35.3%、71.4%、100%。这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肺炎支原体感染非常普遍,种猪和后期育成猪是猪场的主要传染源,但部分猪场存在早期感染,由于喘气病发展进程缓慢,因此规模化猪场应根据猪场生产体系、管理水平、感染压力和感染动态制定合适的免疫方案,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由支原体肺炎造成的损失,提高猪场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诺维氏梭菌导致的猪只猝死是集团规模猪场母猪和育肥猪猝死的重要原因。试验在华北地区某集团各选择1 200头育肥猪,应用某厂家猪大肠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氏梭菌三联灭活疫苗H和另一厂家产气荚膜梭菌二价疫苗(A型、C型)Z进行预防猪只胀气猝死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免疫三联灭活疫苗H组死亡率下降3.25个百分点,免疫二价疫苗Z组死亡率下降2个百分点,猪只因诺维氏梭菌导致的猝死比例显著下降,有效提高了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