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用抗虫体表膜抗原抗体测定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成虫表膜抗原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粪抗原.首先提取Eg成虫表膜抗原,制备抗Eg成虫表膜抗原的血清,然后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原性,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对Eg成虫表膜蛋白进行组织定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Eg)表膜糖抗原的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鉴定EgHSP70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以Eg表膜糖抗原高免鼠血清为探针,从Eg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阳性克隆EgHSP70.构建EgHSP7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HSP70,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免疫鼠,ELISA、Western-blot和IFA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特异性及抗原在虫体组织中的位置.[结果]从Eg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EgHSP70基因,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表明该基因已克隆到pET28a.EgHSP70融合蛋白在A600=0.6,0.4 mmol IPTG,37℃表达5h为最佳表达.经His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了HSP70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Da.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最高1∶640000)特异性抗体.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与EgHSP70融合蛋白、原头蚴粗提抗原、Eg虫体蛋白和Eg虫体表面蛋白均能特异性结合,其他带科绦虫有此蛋白表达IFA检测结果证实EgHSP70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体表膜及体表内有表达.[结论]实验得到的EgHSP70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可用于研制包虫病疫苗及相关诊断试剂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经口感染原头蚴,观察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6只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只,每组感染原头蚴的剂量分别为5万、15万、25万枚/只,感染后40 d开始检查粪便有无虫卵排出.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原头蚴后48 d虫体开始排卵;6只比格犬(Beagle)细粒棘球绦虫人工感染率为100%,其中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3 457条(成熟2 074条,未成熟1 383条);1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6 230条(成熟3 639条,未成熟2 591条);2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16 238条(成熟11 856条,未成熟4 382条).结果表明,比格犬(Beagle)可以成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棘球蚴(包虫)病是由带科绦虫中绦期幼虫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自80年代以来,棘球蚴病的流行及危害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棘球蚴病高发流行的省份还将其例为地方病,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和防治工作。现就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汇报如下。1 我国人、动物棘球蚴病发生概况  相似文献   
5.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成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原头蚴体外成囊发育的技术方法,为包虫病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在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并用显微镜定期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变化。结果发现:第10天原头蚴开始向囊发育;在第35~4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囊,存活时间达100 d,最大囊可达2 mm,原头蚴成囊率达90%。  相似文献   
6.
把含有EgM9基因的质粒pET-41b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重组质粒的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显示分离纯化的EgM9和GST蛋白纯度较高,1L的培养物约可以得到5mg纯化蛋白,分子量为60kDa。EgM9免疫后的血清与成熟虫体蛋白有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初步实验证明EgM9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进一步用于疫苗的免疫实验。  相似文献   
7.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表膜抗原特异性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表膜抗原基因或具有诊断性的特异性基因,提取Eg成虫表膜抗原,经ELISA、Western blot对该抗原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Eg成虫表膜抗原高免鼠血清为探针,筛选Eg成虫cDNA文库,将阳性噬菌斑的PCR产物和pGEM-T载体连接,转染到DH5α,对得到的重组子进行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ELISA检测显示,表膜抗原免疫鼠诱导产生了特异性抗体,Westem blot鉴定该抗体能识别Eg成虫表膜抗原、原头蚴、Eg发育不成熟、Eg发育成熟抗原.筛选出6个阳性克隆,DNA片段大小在1~2kb之间.对阳性克隆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与EgP-29mRNA同源性为99%,与Eg14-3-3蛋白mRNA同源性80%-99%.筛选Eg成虫cDNA文库所获得的基因,证明了Eg虫体表膜抗原的存在,有望成为犬细粒棘球绦虫的诊断抗原以及犬抗细粒棘球绦虫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按照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培养的培养基(RPMI-1640、M199和MEM)分为3组:Ⅰ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Ⅱ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EM;HI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将泡球蚴在3种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其存活、生长以及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培养9d的泡球蚴的成活率分别为:Ⅰ组90.10%、Ⅱ组50.25%、Ⅲ组22.03%;成囊率分别为:Ⅰ组57.12%、Ⅱ组63.15%、Ⅲ组48.17%;头节外翻率分别为:Ⅰ组98.28%、Ⅱ组88.65%、Ⅲ组75.50%。可见,大多数虫体在早期向囊发育,一部分虫体头节外翻,并伴有规律的伸缩运动,但随时间的延长虫体运动减缓,又向囊蚴发育。通过对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的体外培养,初步表明合有10%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RPMI-1640较适合泡球蚴的生长发育,为研究寄生虫发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检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简称,Eg)成虫抗原分别免疫兔和绵羊,收集高免血清,纯化的高免抗体。依据抗体夹心ELISA工作原理,以兔抗体包被,检测感染Eg、不同犬带科绦虫的实验犬和空白犬粪样,绵羊抗体扑捉抗原,HRP标记兔抗绵羊IgG(1∶8 000)催化显色,用酶标仪测定OD 405nm吸光度,用以确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为82.69%(43/52),特异性为85.88%(140/163);粪抗原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16d后可检出,最低抗原浓度为9.7ng/mL即犬感染5条成虫时可检测出阳性。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进一步研制检测细粒棘球绦虫虫体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引进的Va间接培养方法、传统的丙酮酸钠、L-J培养基直接培养方法对牛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间进行对比试验。[方法]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含0.1%琼脂Va培养基中预培养24 h,转接到含0.3%琼脂Va培养基中培养6 d后分别转接到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上(间接法);同时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菌于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培养,在37 ℃培养箱内孵育(直接方法),每天观察,并记录出现菌落时间。[结果]接种Va培养基的菌株分别转接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后第3 d可见菌落,第12 d培养基斜面可见典型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而直接接种于丙酮酸钠培养基与L-J培养基后分别于第26 d和第31 d可见典型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结论]引进的Va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间接培养方法可以缩短菌落培养时间,为牛型结核杆菌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