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贵州分离株PRV GZDZ2016株gE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克隆与测序方法对PRV GZDZ2016株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gE蛋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PRV GZDZ2016株与GenBank上PRV变异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9%和99.1%~99.8%;gE蛋白抗原表位与疏水性分析表明,由于gE基因48位和496位各有一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同时236位由亮氨酸(L)变为脯氨酸(P),导致相应的抗原表位和疏水性区域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简称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以患病猪食欲下降、呕吐及严重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1]。该病在寒冷季节多发,特别是冬春交替时节。  相似文献   
3.
猪场养殖过程中猪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疫苗免疫是综合防控的中重要环节,疫苗免疫中疫苗的质量、免疫剂量、饲养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疫苗免疫效果如何,能否起到刺激机体产生有效免疫保护都需要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积极有效的评估方法对检验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十分重要,文章对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的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养猪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地区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现状,本研究提取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PRV GZJS2017株病毒核酸作为PCR扩增模板,并对其进行TA克隆、序列测定和用生物学软件进行遗传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得到的GZJS2017株gE基因所测长度1740 bp,GC含量为73.97%,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RV不同地域毒株之间同源率达98.8%~99.9%,说明该毒株gE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本研究可为今后深入开展PRV gE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英语口语是英语语言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四种能力之一。长期的升学应试教育忽视了口语这一基本的语言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经济领域对外合作的日益加深,教育改革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口语的交际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口语已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5种豆科牧草和酿酒葡萄为材料,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及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可使行间平均气温降低0.5~1.5℃,空气相对湿度增加4.7%,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土温有所降低,以地下5cm最明显,平均降低2.2~4.5℃,随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根据昼夜变化数据显示,不论晴天和阴天,生草区和处理区的温湿度差异明显,以晴天温湿度日变化趋势较阴天明显,即生草的微气候作用晴天优于阴天。  相似文献   
7.
2017年2月,贵州某猪场发生以仔猪皮炎和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病例。为查明病因,送检发病保育仔猪2头于实验室进行病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与PCR/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送检保育猪存在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某种猪场一周内连续发生30余头母猪早产和(或)产死胎症状,猪场工作人员向笔者实验室送检同窝流产死胎4只。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初步判断与病毒感染有关。为筛查具体病原,本实验室将送检死胎组织混合样品分别对CSFV、PRRSV、PCV2、PRV、PPV和JEV六种常见病毒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发病猪存在CSFV、PRRSV、PCV2和PRV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贵州省遵义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生腹泻、咳喘、消瘦死亡的原因,试验采用PCR/RTPCR技术对送检样品分别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送检的发病保育猪为PCV-3和PCV-2双重感染,序列分析显示该PCV-2毒株全长1 767 bp,属于PCV-2d型,且PCV-2 ORF2编码的氨基酸与疫苗株DBN-SX07-2同源性最高(94.2%)、与LG株同源性最低(91.8%);获得的PCV-3序列大小为649 bp,属PCV-3c型,与PCV-3/KU-1609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2%),与PCV-3-China/GD2016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低(96.4%),遗传进化关系相对复杂;抗原表位分析发现,PCV-3毒株有多个核苷酸位点突变,但变异位点均不在预测的抗原表位中。说明在贵州省不仅有PCV-3的流行,还有PCV-3和PCV-2混合感染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发酵沼液对黄瓜霜霉病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酵沼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镜下观察,初步研究了发酵沼液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沼液在室内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稀释1倍时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4.39%,随稀释浓度的增加,发酵沼液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且其抑制作用均低于化学对照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镜下观察发现发酵沼液处理的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大量破裂,且孢囊梗内含物变少,断裂。而对照孢子(囊)偶见破裂,且孢子(囊)正常萌发,孢囊梗亦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