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农作物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萍州村位于安溪县东南部,海拔850-1000米,是著名的高山茶区,1955-1963年连续获省政府“茶叶增产模范单位”奖状,1956-1957年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状,是泉州市十大文明村之一。萍州村突破乌龙茶区传统的“五采五养”等采管工艺,1982-1983年试验成功‘耳面采摘法”,配以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连续10年获高产优质,安溪县萍州村茶叶生产创高产优质》课题于1988年IO月通过农业厅组织鉴定。该村经验向全县幅射,参观学习者近万人,改造培育茶园八万多亩,占全县茶园面积50%以上,使安溪县茶园管理水平有长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有几批台湾茶界人士来安溪县投资兴办制茶厂,引进整套台湾乌龙茶初制机具,自带师傅,生产出有台湾特色的轻发酵乌龙茶,已达到和超过冻顶乌龙的品质。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鲜叶采摘与验收: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做青过程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做青过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等内质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它是一个由物理变化到生化变化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深入研究其动态的变化机理,对大批量、自动化制茶,提高茶叶品质是必要的。兹根据已知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分述如下:一、做青与菜青水分散发的方向与速度的关系茶鲜叶(俗称茶青)采摘脱离母树后,其生理机能仍然旺盛,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维持其生机。但这种呼吸作用只能不断消耗茶育本身的水分和养分,得不到补偿。呼吸主要是通过叶背面下表皮的气孔来完成。据严学成观察研究,各品种鲜叶每平方毫米具有气孔:梅…  相似文献   
4.
铁观音茶叶的烘箱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垣 《福建茶叶》2009,32(4):29-30
为进一步规范浓香型茶叶的品质特点,现把浓香型铁观音的烘焙技术加以整理,并初探茶叶烘焙中的热化波机制,提出“四波烘焙法”及火候等级审评,提升铁观音的亮点,为生产实践烘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初制过程中,水分变化是做青中诸多变化的中心环节,是做青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依据。水分是物质反应的介质,又是参与生化反应的基质。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水分变化和各种变化都有密切的相关性。一、做青中水分变化的正常过程和不正常过程:  相似文献   
6.
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中最具特色的商品茶,它以壮实的外形,自然的花香和甘醇的滋味而著称。由于采制铁观音必须选育纯种,且在初制过程必须善于控制生化进展,才能形成其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正是铁观音品质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名茶——安溪铁观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名茶——安溪铁观音,是闽南青茶(又称闽南乌龙茶)的极品,它美如观音重如铁,香高韵长,浓醇甘鲜,独树一格。据国内外报道资料指出,铁观音具有较强的“提神、美容、健身、防癌”的功能。铁观音驰名中外,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日本、新加坡等地超级市场上的高档商品。它为我国——茶叶的祖国做出了新的贡献。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的峣阳乡,相传在十八世纪初期,清朝乾隆初年间,峣阳一茶农在打石坑边发现一株野生茶树,芽肥而红,枝壮叶厚,浓绿有光,乃专采专制,发觉其品质优异,尤其有特殊的香气和滋味。就进行凡殖栽培。数年后,茶叶作为贡品进献皇  相似文献   
8.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9.
<正>"观音韵,兰花香"。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工艺、鲜明的韵味,独领风骚名噪天下。神秘的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被安溪人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奉为瑰宝。可是,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讲究"传承"的安溪茶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2009年冬茶期间,安溪茶农和以长和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企业在总结清香型铁观音初、精制加工的基础上,致力于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创造了《铁观音制作新工  相似文献   
10.
安溪铁观音是我国六大茶类中最精工巧制的茶类,充分运用了红茶、绿茶等的技术特长,并加以发展和深化,形成较为复杂而又科学的一套套技术,通过四、五次的摇菁操作,使茶菁部份改变散失水分的方式,并同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达到由不显著的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