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新时代下,茶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普及,茶德的提出使得茶文化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旨在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历代古人将“仁”、“知”、“勇”等定义为君子的品德,本文从茶的平和里仁、睿智超然、坚贞清廉三个方面展开,初步论述了茶的君子品德。  相似文献   
2.
0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第二十五条规定: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维修者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自愿成产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目前,如何正确组织、引导发展适合当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摆在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湖南省沅江市农机局根据本市水稻联合收割机数量剧增及跨区作业地域扩展这一新形势、新特点,适时引导组建专业性的作业服务组织-----联合收割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以下简称机收服务合作社),该机收…  相似文献   
3.
沱茶生化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薄层色谱系统地分析了云南沱茶的生化成分和脂溶性色素成分,并采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了沱茶滋味和色泽各项品质因子,对沱茶生化成分、脂溶性色素成分与沱茶滋味和色泽形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沱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是构成滋味浓度的特征因子,氨基酸,酚/氨值和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与配比是构成滋味醇度与爽度的特征因子.(叶绿素b 叶绿酸酯b)/胡萝卜素值和(叶绿素b 叶绿酸酯b)/(脱镁叶绿酸酯a 脱镁叶绿素a)的大小,能较合理地解释沱茶外形色泽、内质汤色、叶底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4.
1987年复发现有两株福鼎大白茶与其他品种自然杂交后代,其形态性状与母本明显有别,于当年7月7日各取穗20余枝扦插,其代号为FZ01,FZOZ。1987年7月29日从这些扦插苗上再取穗扦插.至1991年《月8日移栽到大田,通过1991一1992年初步观察,发现FZOZ嫩叶部分带淡紫色,加之幼苗抗旱能力不够强.予以淘汰。1993—1995年连续对FZOI进行有关性状考察和小样制茶鉴定。1993一1995年连续3年的统计结果表明:FZ株系的春植比福鼎大白条早1天,比储叶齐早7天。1995年测定3个品种(品系)新梢生长速度度,FZ株系春梢伸长出现于4月5日至]0[1,…  相似文献   
5.
风力输送在工夫茶精制流程中的合理利用周金沙,周跃斌(湖南省安化茶厂安化·413500)(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长沙·410128)风力输送茶叶,早在70年代末期就被综合利用于绿茶精制车间。由于风力输送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车间环境,减少粉...  相似文献   
6.
采用感官审评、比色法、全量法及茚三酮法对复合苦丁茶、纯苦丁茶及所拼配绿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苦丁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高于绿茶,且综合了纯苦丁茶和绿茶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黄茶品质影响因素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对黄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及黄茶加工技术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黄茶产业的发展,实现黄茶生产机械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9.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探讨做青对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作用,采用XAD-2吸附剂捕集香气、GC和GC/MS分析,对乌龙茶做青及晒青工序的香气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青能增加香气组分数和香精油总量,做青则能改变低沸点和高沸点香气组分含量的比例;乌龙茶摇青工序中产生的花香特征化合物为,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顺-3-己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两种未鉴定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湖南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并提出完善茶叶行业产业链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对策,最后针对哑铃型、T型、混合型3种类型产业链分别提出了建立产业链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