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漠大线管道自投产以来,全年均为正温输送,且输送温度远高于设计预期温度,因而加速了管道周围冻土区的融化,管道容易发生融沉,安全性面临极大考验。结合漠大线投产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参考冻土区工程建设经验,设计了热棒与粗颗粒土换填相结合的多年冻土沼泽区域管道融沉防治方案,并在漠大线K305处完成了100 m示范段建设,并在示范段管道周围土壤中安装了温度监测系统,通过近一年的温度监测数据分析了目前示范段的融沉防治情况。结果表明:热棒的安装降低了管道地基的温度,增加了土壤的冷储量,起到了稳定地基的作用,而管道底部换填的粗颗粒土可以保障热棒的制冷作用不会引发管道冻胀灾害。  相似文献   
2.
寒区某管道穿越多年冻土区域,途经连续冻土、不连续冻土、岛状冻土和冻土沼泽,地质条件复杂,同时管道投产后输油温度远高于设计运行温度,实际敷设情况也与设计有很大不同,极易出现融沉问题。利用多层介质稳定导热方法建立迭代公式求解管道投产运行至今冻土层中的地基融化圈厚度,通过对气温升高、地表融化作用和冻土地温的修正,求出无保温层和有保温层两种情况下管道地基融化圈的融化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冻土地基融化下沉变形和压缩沉降变形分析,计算了管道的融沉变形量,并与管道允许的最大差异性融沉变形量进行对比,明确其融沉风险。根据冻土区的地质特征和实际工程经验,给出了3种管道融沉防治措施。(表7,图2,参7)  相似文献   
3.
冻胀、翘曲、水土流失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冻土区管道表层覆土减少甚至管道裸露,不同原因引起的露管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因此必须首先检测确认露管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上拱、翘曲等冻土灾害都会造成管道的弯曲变形,而受水土流失影响的管道则会保持平直。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探管仪结合水准仪的管道平顺性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开挖管道和安装设备,只进行地面检测就能够快速判断管道是否发生弯曲变形。通过对2个典型的露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冻土融化引起的管堤下沉、水流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冻土管道露管的主要原因。针对冻土区管道露管原因,提出了清淤、换填、重新回填和修筑水工的治理措施,并针对不同的原因给出了推荐做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油气管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油气管网创新融合的智慧管道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管道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智慧管道建设首先要实现管道的智能感知,在感知层进行管道本体、关键设备、外界环境及维护资源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实现采集、处理及传输一体化,为管道运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其次,是信息的网络化,在网络层将所有人、物及环境信息全部接入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流和资源流的统一。再次,是数据的标准化,在数据层对所有接入的数据进行清洗、转化及标记;在算法层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抽取故障信息,预测运行状态,优化资源调配。最终,通过具体的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全面统一、感知交互可视、系统融合互连、供应精准匹配、运行智能高效、预测预警可控"的管道智能化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5.
油气管道关键设备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中国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产化工作,决定自主攻关,全力防范和化解"卡脖子"风险.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于2007年开始陆续启动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工作,先后设立两期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  相似文献   
6.
以"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管道建设为背景,探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智慧管道站场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方式。为了满足状态监测的新需求和新模式,提出并研究了4项智慧管道站场设备状态监测关键技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可视化展示技术。基于此,设计了包含4个层级的设备状态监测平台框架结构,分别为智能感知层、数据存储层、智能诊断层及可视化层。研究成果为智慧管道关键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湛江地区柑橘溃疡病的病原类型并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以柠檬病叶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后,通过抑菌圈法测定了5种常用药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典型菌株zlm1908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蜡黄色,圆形,全缘,有光泽,微隆起,黏稠,回接健康柠檬叶片后能产生明显的溃疡病斑,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和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分析确定菌株zlm1908为柑橘黄单胞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5种药剂对菌株zlm1908的EC50值分别为18.45 g/L、14.99 g/L、5.28 g/L、14.60 g/L和32.81 g/L。从EC50的大小可以看出5种杀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中生菌素,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氯溴异氰尿酸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通信光纤感知管道沿线的振动、应变、温度,实现管道沿线威胁事件的监测与定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将3种感知数据融合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光纤传感原理,提出了管道伴行光缆振动、应变、温度联合监测的方法:利用振动数据进行长度对齐、第三方活动监测,应变数据进行侧向位移监测,温度数据进行泄漏监测等运行异常分析,多维监测数据经过空间长度对准、时间对齐后进行联合分析、交互验证,能够进一步降低误报率。3种感知数据的融合应用能够实现管道复杂环境的线路状态感知,可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TSF导轨软带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详细地说明了机床塑料涂层导轨的粘接方法和所用的工具,以及磨削、刨削和刮研等辅助工序的操作,为TFS导轨软带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了很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管网规模逐渐扩大,对长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识别与监测有利于提高管道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可靠性。通过分析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与监测方面的应用思路,以及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内外油气管道行业的案例,总结了卫星遥感技术在管道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历程。结合目前卫星遥感对地监测识别方法与原理,探讨了未来卫星遥感在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雷达卫星遥感地表位移监测技术与管体变形监测技术相结合进行管土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为深入开展智慧管道应用实践提供技术支持。(表2,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