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校205(原区试代号9675)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米育种中心以自选自交系TS68为母本,辐288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06003)。该品种在广西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病和抗倒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校968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米育种中心以自选系南99为母本,辐28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04004号)。2005年广西南宁燎原种业开发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该品种,目前,南校968已成为广西主栽品种。自交系南99是由墨黄9号、9698、CML301、9824、台南20号、苏湾等种质组成的亚热带种质群体TEPOB,TEPOB的C0代经过用改良S1法群体内轮回改良一轮,形成C1群体,从C1群体中的第99穗行中选株连续自交7代而成。辐289是利用经过辐射处理选育成自交系辐218作基础材料,导入外国杂交种选系7922,用7922回交两代后,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南校15号是广西农业学校玉米育种中心以自选6047为母本,922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属于中熟品种,需≥10℃积温2700℃@天左右.1998~200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宜在我区桂东南、桂中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25万~6万株为宜.制种时父本先播,1~2叶后再播母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谷物粒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为玉米小斑病大面积抗病鉴定工作提供保障.[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野生型菌株HX5为试材,探索18种植物组织培养基、9个温度梯度、9个培养时间段、7种高低温诱导和5种不同光照等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的7号培养基产孢量最多,为16.8×104个/g;24℃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在20和24℃黑暗条件下,培养35 d时的产孢量最多;35℃高温、4℃低温诱导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高、低温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一端连接1节分生孢子梗;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的产孢量最多,为4.6×105个/g.[结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为玉米小斑病菌产孢最佳培养基,该培养基可显著促进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在24℃、光照强度2000 lx光暗交替各12 h的培养条件下,病菌的产孢量最多;在35 d内培养病菌,培养时间与产孢量成正比;35℃高温和4℃低温诱导对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东南亚引进的21份热带玉米种质通过田间种植,对其株高等9个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为热带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设2行区,小区面积4.2 m~2,不设重复,人工播种,单株留苗。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产量、穗粒数、穗位高、穗长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抽雄期和成熟期对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试验筛选出大穗丰产品种、大粒丰产品种、矮秆丰产品种各4个,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材料5个。该试验中,泰国种质材料表现突出,可为育种家对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材料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南校201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成 《种子》2010,29(2)
研究了施肥量、种植密度及父母本行比对玉米新品种南校201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施肥水平18:6:18产量最高;(2)种植密度3 500株/667m~2产量最高;(3)父母本行比以1:6花粉量最合适,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甜玉米出苗质量差的问题,分别选用孔穴数为54、70、100、128等4种营养软盘和3/3、2/3、1/2、1/3、0/3等5种播种深度,探讨不同育苗营养软盘与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幼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软盘与播种深度育苗对甜玉米苗期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幼苗整齐度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的影响,甜玉米育苗宜选用100孔软盘与1/3播种深度,以3~3.39叶龄期起苗移栽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新品种南校205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南校205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A1水平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方面都具有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干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施肥量为纯N 225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7.5 kg/hm2.  相似文献   
9.
退役大坝拆除后对河流鱼类生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坝拆除的情况,从大坝拆除后造成河流水流流态、水温、水质、泥沙等因素的变化,分析大坝拆除后对鱼类生长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大坝报废的生态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刀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开展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选取经鉴定的主要代表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法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长适宜温度24~30℃,产孢适宜温度28~32℃,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0~30℃,菌丝生长适宜pH为5~11,产孢适宜pH为3~10,孢子萌发适宜pH为5~9。连续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黑暗及半光半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次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其次为酵母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基是Czapek,其次为PDA。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6种,经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450 g/L水乳剂和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8、1.189μg/mL;其次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40%腈菌唑悬浮剂,EC50分别为6.887和13.092。该研究结果可为百香果茎基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