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安康红茶品质的影响,选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一芽二叶夏季鲜叶为原材料,在萎凋、揉捻、干燥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保持发酵温度28℃、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选用发酵时间3.5、4.0、4.5 h 3个时间段进行加工,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4.0 h试样,所得红茶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为91.50分,水浸出物含量为49.3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3%,咖啡碱含量为1.86%,茶多酚含量为17.69%,可溶性糖含量为3.88%,均为3个时间处理中的最高值。夏秋红茶发酵时间为4.0 h,可以作为优质夏秋红茶加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陕茶1号白茶的萎凋技术,选取陕茶1号秋季茶树鲜叶为原料,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为对照,分别采用复式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制成白茶,并对加工后的茶样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制成的陕茶1号白茶,感官审评总评得分、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高于复式萎凋,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较于复式萎凋增加了0.96%,咖啡碱含量降低了0.11%。因此,室内自然萎凋可作为陕茶1号白茶的萎凋工艺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枇杷各部位中均含有丰富的药用、食用物质,在枇杷生产管理中有大量枇杷叶片、枇杷核被丢弃,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进一步充分开发利用枇杷中的有效成分,探索枇杷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机制,提高枇杷利用率并减少其受到的胁迫伤害,本文综述了枇杷中三萜、挥发油、黄酮类、糖苷、有机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分布部位等研究现状,及枇杷在温度、水分等其他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形态变化、耐受程度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建立完善枇杷中有效成分代谢合成机制体系、未来枇杷非生物胁迫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枇杷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省紫阳县茶叶试验站 1 3 5 hm2 丰产优质茶园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调查 ,分析了茶叶内含物、茶园生态环境指标、茶园土壤及土壤性状、茶园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优良的紫阳群体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管理技术等因素是形成丰产茶园、优质茶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陕茶1号是通过单株选育-无性繁殖的方法从全国茶树良种紫阳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多年品种比较试验表明,该品种发芽早,芽头肥壮,持嫩性强,鲜叶产量达到6 343.8 kg/hm,比福鼎大白茶高15.7%;内含成分丰富而独特,属于高氨基酸(5.2%)、低咖啡碱(2.8%)、低茶多酚(12.2%)的茶树品种,适制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和抗逆性强,适合于陕南及周边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