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冲击固然很大,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内需市场广泛,加之入世后有一个相对的磨合适应期,这给我们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整体素质赢得了宝贵时间。我们要坚持中央提出的“趋利避害,减少冲击,善用权利,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四川省区试山区组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穗位高穗行数株高生育期。因此,在山区的玉米育种人工选择时,应更注重对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的选择,其他性状则可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Y两优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提出了江淮地区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适时控苗;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无害化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代半夏在太谷地区引种的生长周期,出苗、抽薹、开花时间,播种深度,收获测产等观测研究,发现代半夏在太谷县的适宜播种时间为7月3日,出苗时间为7月13日,抽薹、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24—30日,播种深度为9 cm,能收到较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代半夏在太谷县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2002年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龙卷风,经四川省及其它省市推广应用结果显示,是一种优秀的除草剂。现将龙卷风在我省和其它省应用于小麦、油菜免耕除草,果园茶园除草,蔬菜轮作换茬除草,作物行间除草效果和使用技术整理于后,供农田化学除草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激活用人机制,安徽省无为县一改往日干部制度的"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在县农业局系统范围内公开选拔乡镇农技站长.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大鼠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生过程并作为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的基础,故该模型脑血流监测方法一直是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常用的大鼠模型脑血流量监测技术有氢清除法、微球法、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这些测量方法的原理、操作方式、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优缺点各有不同。论文对大鼠模型脑血流监测进行方法学展开讨论,为动物实验操作提供一定指导,也可为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和探索新的脑血流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家茶文化     
王庆松 《农业考古》2005,(4):127-129,149
一、土家人与茶这个自称“毕孜卡”(本地人)的民族,相传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这里峰峦迭翠,江河纵横,众多盆地、丘陵、山地、溪洞错落其间。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8度至30度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山高雾多,土壤富含铁质,适宜茶叶生长。千百年来,茶叶巳成为土家人生活必备饮品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商品。陆羽在《茶经》中说:“荆巴问采叶作饼,叶老者饼以茶膏出之,若饮……”。现代学者也认为:“土家产的茶叶,不仅早已输入中原,且制茶技艺也传给汉人”(1)。而且,茶叶很早就是土家地区向中央王朝的进贡之物。民国《永顺县志》记载:“宋代溪洲即以茶芽入贡”(“溪洲”即今湘西永顺县)。随着国际贸易的交往,土家的茶叶也进入了国际市场。十七世纪初,“五峰、鹤峰、长阳的‘宜红功夫茶’就被输往英国、俄国,鹤峰‘容美’绿茶被誉为‘皇后茶”(2)。和其它许多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土家茶文化逐渐形成。地域和民族色彩浓厚的茶礼茶俗在中国茶文化中独具特色。从做工独特、色香味俱佳的油茶汤、罐罐茶到著名的土家“四道茶”,从土家人婚俗中的“拜茶”礼到激越高亢的茶歇,无不是土家茶文化的别致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庆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20-220
通过药效试验,30%爱苗乳油在水稻破口前3d和抽穗后7d分2次施药,对防治水稻稻曲病具有良好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全椒县水稻生产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水稻单产品质,提出应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避灾节本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五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