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转基因抗虫保铃棉外源基因CaMV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标记基因NPTⅡ和目的基因CryIA(c)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抗虫保铃棉籽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常规 PCR方法和实时荧光 PCR方法对转基因抗虫保铃棉外源基因 Ca MV 35 S启动子、NOS终止子、标记基因NPT II和目的基因 Cry IA(c)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抗虫保铃棉籽转基因成分的 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啤酒大麦药剂处理对TCK冬孢子的杀灭效果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啤酒大麦加工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及浓度,设计不同浓度的漂白粉、石灰、甲醛以及石灰加漂白粉,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TCK)冬孢子分别处理4h,接种于3%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移入5℃生长箱内培养,观察药剂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粉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孢子基本不能萌发;几种浓度的生石灰处理对TCK孢子几乎没有灭活作用;0.01%甲醛可以明显抑制TCK孢子的萌发;对TCK孢子直接浸水处理45d仍有50%以上的萌发率。大麦加工工艺中所采用的漂白粉及石灰处理浓度不足以杀灭TCK冬孢子;其污水处理中采用0.05%浓度的甲醛可抑制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根据TRSV 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RT-PCR和IC-RT-PCR能从TRSV的2个分离物中分别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同的DNA条带,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扩增序列为TRSV CP基因的部分序列,在系统关系树上与TRSV的其他分离物形成一簇,表明所建立的RT-PCR和IC-RT-PCR检测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根据啤酒大麦加工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及浓度为参考,设计不同浓度的漂白粉、石灰、甲醛以及石灰加漂白粉,对TCK冬孢子分别处理4h,置3%琼脂培养基上,然后放入5℃生长箱内培养,观察药剂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加工工艺中所采用的漂白粉及石灰处理浓度不足以杀灭TCK冬孢子;其污水处理中采用0.05%浓度的甲醛有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而用清水浸泡的孢子在1个半月后仍有50%以上的萌发率。在啤酒大麦加工过程中,TCK冬孢子的流向主要为大麦下脚料,数量达到90%以上,而浸麦水和排放的污水中的孢子量很少。  相似文献   
6.
PCR技术在印度腥黑穗病菌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2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 Mitra)特异性引物(Tin3/Tin4,F3/R1)和2对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特异性引物(Tin7/Tin8,Tin11/Tin4)建立快速鉴定T.indica及其近似种T.walkeri的PCR程序。引物Tin3/Tin4,F3/R1可特异性扩增T.indica分别得到415bp和498bp产物,扩增T.walkeri无产物;引物Tin/Tin8,Tin11/Tin4可特异性 扩增T.walkeri得到391bp和415bp产物,扩增T.indica无产物。4对引物扩增T.horrida、T.controversa和T.laevis无产物。产物片段的测序验证了PCR反应的可靠性。为进口粮检疫中T.indica的鉴定提供了快速、简便、实用的PCR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自1930年印度西北部Haryana邦的Kamal地区首次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Mitra,以下简称印腥)以来,由于感病寄主的广泛种植和适宜环境条件的存在,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生态区迅速传播蔓延,在7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一个危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为威胁世界小麦生产和贸易的危险性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8.
根据番茄环斑病毒(ToRS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引物对Ⅰ和Ⅱ),利用RT—PCR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800bp和580bp的条带,其中引物对Ⅱ扩增效率较高、特异性较好。以引物对Ⅰ和Ⅱ进行2轮PCR扩增,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其灵敏度比普通RT-PCR提高100~200倍。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测定的序列为ToRSVCP基因的部分序列,在系统关系树上与ToRSV的其他分离物形成一簇,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9.
进境黑麦草种子中黑麦草腥黑粉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广州(1997)和天津(1999)进境的美国黑麦草种子中均发现一种类似中国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粉菌(Tilletia indica Mitra)的冬孢子。其大小分别为28.9-43.7μm和29.2-40.2μm,淡黄色至暗褐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球形至亚球形,疣状突起常呈钝圆状,表面有脊状突起。检疫中常因其与印腥冬孢子极为相似而引起误诊。经形态学特征观察、PCR分析和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鉴定为黑麦草腥黑粉菌(Tilletia walkeri)。  相似文献   
10.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单孢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walkeri)通用引物H4/H7和H11/H12,结合T.indica特异性引物Tin3/Tin4和T.walkeri特异性引物Tin11/Tin4建立了检测T.indica和T.walkeri冬孢子的套式PCR(nested PCR)检测方法。检测的灵敏度达1个冬孢子,检测时间缩短为8h。PCR产物的测序验证了PCR反应的可靠性。这一方法克服了冬孢子休眠或不具存活力以及常规PCR检测时间长的困难,有效地解决了漏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