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通过回顾河套盆地第四纪地层研究历史,针对该区收录的1100条钻孔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编研,对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区划、沉积序列厘定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认为: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临河凹陷、西山咀隆起、三湖河凹陷、包头隆起与呼和凹陷等5个地层分区,其沉积序列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5个岩组。该地层划分方案具有区域岩石地层对比意义。中更新统上部湖相淤泥质粘性土层具有穿时性,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系含水层组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平原衡水地区JZ孔的粒度测试与分析,探讨了3.34Ma以来该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演变历史。研究表明:3.34Ma.以来,沉积物平均粒径在0.74~4.80φ之间,粒径偏粗;分选系数处于0.88~2.21之间,属差-较好分选性;偏态在-0.2~2.89之间,以正偏为主;峰态范围处于1.88~13.88之间,尖锐。频率分布曲线主要为不对称单峰态,峰值在0~4φ之间,概率累积曲线二段式跳跃组分含量占比多,三段式以滚动组分为主。3.34~2.58Ma B.P.水动力条件弱,主要发育浅湖洼地环境;2.58~0.78Ma B.P.早期由浅湖向洼地环境过渡,夹河流环境,中期滨湖与河流环境交替,晚期为洼地环境;0.78~0.128Ma B.P.期间由洼地向河流环境转变;0.128~0.01Ma B.P.早期发育滨湖环境,晚期水动力条件由弱变中等,洼地与河流环境先后发育;0.01Ma B.P.至今为泛滥平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套盆地1100条钻孔资料的岩性岩相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临河凹陷以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三湖河凹陷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呼和凹陷为局限性河湖沉积环境,西山咀隆起与包头隆起都以古隆起剥蚀为主,全盆地沉积环境为局限性河湖,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已流入该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全盆地形成了内陆封闭性咸水-半咸水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随黄河逐渐外流,河套地区进入到准平原化过程,由湖泊沉积转为以冲积作用为主的河湖交替演化,最终以河流及山前冲洪积作用为主。晚第四纪河套盆地东西部沉积环境差异受区域构造及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丁剖面黄土地层410组土样的磁化率、粒度和有机碳的测试数据,并结合年代学数据资料,对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的古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剖面较完整地记录了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其末次冰期沉积由2层厚层黄土夹1层弱土壤化古土壤组成,其中L1 SS1又可分为3层古土壤夹2层黄土;末次冰期期间,该区经历了3个气候变化阶段:干冷-温凉湿润-干冷的过程,气候变化由L1-3的显著干冷到L1-2的气候较为温凉湿润,再到L1-1的显著干冷气候变化,且气候变化的时间节点大约在43.0ka和27.4ka.  相似文献   
5.
从应用古气候学角度,定量化地分析了近万年以来气候变化与土壤钾素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土壤中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与年均降水量或年均气温均服从指数函数模型;而钾素有效性则服从二次函数模型,并且其有效性与古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存在临界值,只有当年均气温9.5℃或年均降水量577.3mm时,钾素有效性才随年均降水量或气温的增加呈明显地快速递增;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及钾素有效性与古气候条件耦合关系均符合柯布-道格拉斯方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平凉大寨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参数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本区早、中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不稳定性等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平凉大寨地区早全新世升温阶段(11.5~9.2KaB.P.)出现了YD事件,反映了升温过程中短暂性气候逆转;中全新世大暖期(9.2~3.5KaB.P.)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冷干气候恶化阶段(6.5~4.5KaB.P.),该冷干气候恶化期存在两个数百年尺度的极度冷干气候事件,其气候环境条件恶化程度接近于晚冰期。同时,该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也存在周期约1.5ka的暖湿与冷干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场及电导率结合的方法,研究衡水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沿垂直湖岸方向,由湖岸向四周,地下水水温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湖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总溶解固体(TDS)含量为0.70~0.76 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4·Cl-Na·Mg、Cl·SO4-Na·Mg和Cl·SO4-Na等为主,近湖点水化学类型与湖水相近.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且近湖点含量较远湖点低;其他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D、δ18 O)空间差异明显,近湖点同位素富集,与湖水含量相近,远湖点贫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为湖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进一步探究湖水循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