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套盆地1100条钻孔资料的岩性岩相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临河凹陷以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三湖河凹陷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呼和凹陷为局限性河湖沉积环境,西山咀隆起与包头隆起都以古隆起剥蚀为主,全盆地沉积环境为局限性河湖,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已流入该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全盆地形成了内陆封闭性咸水-半咸水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随黄河逐渐外流,河套地区进入到准平原化过程,由湖泊沉积转为以冲积作用为主的河湖交替演化,最终以河流及山前冲洪积作用为主。晚第四纪河套盆地东西部沉积环境差异受区域构造及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由盆-山之间的断裂围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形成三凹陷两隆起的构造地貌格局,控制着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盆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内部两个隆起的边界断裂以及黄河等地表水系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流系统的分布特征。文中在凹陷与隆起、断裂与水系等构造地貌对地下水流系统控制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河套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把河套平原划分为6个一级地下水系统,依据中间地下水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二级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他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部的一个断陷盆地,是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重要地区。文中以临汾盆地郭家庄钻孔(GJZ)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钻孔岩芯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定,并与其它典型剖面对比分析,发现临汾盆地中更新世(Q2)中晚期的沉积环境:上部为黄土沉积下部为河湖相沉积,气候共经历了四个冷-暖交替阶段。磁化率和沉积物粒度与西峰剖面对比,表现出相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该结果为研究山西中部盆地这一时期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头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头地区BT1-1孔沉积岩芯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地层年龄和沉积相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钻孔剖面揭露了中更新世末期(130ka BP)以来的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个地层段:全新统(Qh):0-16.9m,为河流相沉积,底部年龄为11.9ka B.P.;上更新统(Qp3):16.9-84.2m,为一套河湖相交替沉积,底部年龄为118.5ka B.P.;中更新统顶部(Qp22未见底):84.2-101.1m,为湖相沉积,底部年龄为130.6ka B.P.。包头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湖泊环境-河湖交替环境-以河流环境为主的演化过程。128.2-126.4ka B.P.期间,由于气候寒冷干旱、湖盆萎缩而形成的盐湖沉积(芒硝层)是该区湖相沉积的一个标志层。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西麓第四纪沉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沉积模式对比研究,确认贺兰山山前混杂堆积为泥石流沉积。据下更新统孢粉分析,早更新世山地植被同东部有较多联系,平原区有两个以草本为主及两个以灌木为主的植被演化阶段,所反映的古气候为干冷及温干的交替;与地层相对应,冷期有巨砾层形成,温干期形成粘土砾石层。晚更新世、全新世有多雨气候波动,腾格里沙漠中成百的湖泊分布,成因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MIS3阶段的气候问题目前仍没有完全解决,需要更多区域的沉积记录分析.黄土被公认为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优秀载体,选择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临汾盆地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黄土沉积物磁化率、全铁、总有机碳和粒度系统研究,结合光释光年代学数据,初步讨论了MIS3阶段临汾盆地气候变化特征.MIS3阶段临汾盆地气候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5...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胶莱盆地的高岗部位存在大量的风尘堆积物,对其年代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对胶莱盆地的潍坊前埠下风尘堆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并与其以北16.9km的昌邑县徐林庄剖面的年代进行了对比,初步建立了胶莱盆地风尘堆积的光释光年代序列,研究表明该区风尘堆积主要是晚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堆积物.  相似文献   

8.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石膏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宁盆地保存了一套晚始新世(大约42~34 Ma)沉积的以红色泥岩和石膏为主交互产出的地层,其中石膏是该地重要的非金属矿产。石膏和红色泥岩具有明显的旋回特征,剖面下部和上部旋回厚度分别为约1m和2~5m,在盆地内具有良好的空间可对比性。这些旋回所跨越的时间与黄赤交角周期(4.1万年)和/或地球轨道周期(10万年)一致。在西宁盆地存在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石膏:微晶厚层状石膏、紧密堆积薄片状石膏和粗晶薄层状石膏。晚始新世西宁盆地气候干旱,水的补给量是西宁盆地石膏沉积的控制性因素。晚始新世地球黄赤交角和/或轨道周期性变化驱动了盆地内相对干旱和相对湿润环境的交互出现,相对湿润的气候为石膏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水的补给量控制的潜水面高低导致了三种形态石膏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沙活动记录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风成砂层的稳定出露可以作为风沙活动及沙漠形成的最直接证据,因而通过对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还原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演化。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南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等地区风成沉积剖面的岩性变化,结合14C测年、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演化历史。青藏高原全新世在11.0kaBP左右开始进入全新世,环境逐渐转向暖湿;9.0kaBP左右出现了一次强烈的风沙活动事件;7.7~4.6ka BP14C大部分地区为暖湿环境,而藏南地区有较大范围风成砂沉积,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晚期区域性差异较大,但整体环境恶化,风沙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沉积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丹霞山丹霞组锦石岩段钙质泥岩进行研究,分析该套泥岩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粤北丹霞盆地丹霞组锦石岩寺段钙质泥岩的δ~(13)C_(PDB)值在-3.34‰~-2.0‰之间,平均值为-2.49‰,δ~(18)O_(PDB)值在-8.9‰~-5.7‰之间,平均值为-7.28‰。盐度值Z平均为119,在中国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布图中,样品主要投点于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和青藏高原北部的湖相碳酸盐岩中,预示着其可能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的陆相湖泊体系中。其古水温为19~34℃,平均为26℃之间。在75Ma,丹霞盆地大气CO_2浓度为1009~1436ppmv,平均为1282ppmv。丹霞盆地晚白垩世锦石岩寺段时期,具有干燥的地表沉积环境,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