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农学   67篇
  1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细羊毛主要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羊毛综合品质堪比澳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细羊毛生产经营之路,细羊毛价格连年攀升,当地农牧民实现稳步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细羊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该地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改良,做好羊毛直销的组织工作,全面推行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羊毛公正检验制度方面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植物中不同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基因的T-DNA整合特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特性,使得转基因的遗传在各独立转化体间呈现多样性,另外多种遗传因子和限制因素使受体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存在下降,甚至出现基因沉默等复杂现象。本文主要对农杆菌介导及裸露DNA直接转化转基因植物中T-DNA的分子特征和转基因表达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介绍和概述。转化体中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主要取决于转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置、拷贝数及组成结构。因而,通过对具有表达水平各异的转化体进行深入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转化体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将对转基因技术自身的完善、定点整合以及更有效的利用转基因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胫病菌诱导的烟草SSH文库构建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胫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探究烟草对黑胫病的抗病机制,可以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烟草黑胫病抗性品种革新3号为材料,利用黑胫病0号生理小种诱导其水平抗性,分别在接种后0.5、1、3、6、10和16 d取样,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cDNA文库,获得了960个阳性克隆。利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其中240个阳性克隆进行杂交筛选,筛选出57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序列拼接后获得33条高质量EST,测序及其比对分析表明,革新3号对烟草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主要涉及抗病防卫、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病程相关PR1b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延伸因子1-α、α-微管蛋白、细胞色素P450、精胺合成酶、水通道蛋白、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甘氨酸延伸因子等可能参与了烟草与黑胫病菌非亲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BSMV-VIGS技术快速分析小麦TNBL1基因的抗黄矮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赵继荣  黄茜  李宁  刘艳  黄占景  张增艳 《作物学报》2011,37(11):2106-2110
小麦黄矮病是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侵染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利用cDNA-AFLP分析,筛选出在抗黄矮病小麦易位系YW642中特异表达的长度为292 bp的 cDNA片段,以此片段为启始序列,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推导该基因编码1个NBS-LRR蛋白,将其命名为TNBL1。本研究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ing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快速分析TNBL1是否参与小麦抗黄矮病反应。通过PCR添加酶切位点、定向酶切与连接,将TNBL1特异的292bp片段反向整合到BSMV-γ链的多克隆位点上,获得重组载体BSMV-γ: TNBL1as,体外转录BSMV-VIGS载体的3个组分(BSMV-TNBL1as、BSMV-α和BSMV-β),等量混合、摩擦接种到抗黄矮病的小麦易位系YW642幼苗叶片上,使YW642中TNBL1基因沉默,然后接种BYDV病原进行黄矮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TNBL1基因沉默后的YW642对BYDV敏感、显现感病症状,其体内BYDV含量较未发生基因沉默的YW642中的明显增加,证明TNBL1基因是正向调控小麦抗BYDV反应的1个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5.
遗传基因的分离需要供、受体亲本间较大的遗传差异.该文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429个SSR标记,分析了日本晴与5个自育优良恢复系之间的多态性标记及分布密度,进而评价它们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显示,日本晴与西恢18号、缙恢35、R225、R232和R250之间的多态性标记数分别为263,253,253,255和240个;多态率分别为61.31%,58.97%,58.97%,59.44%和55.94%;每个标记间的平均物理距离分别为1.59,1.61,1.62,1.62和1.72 Mb.每个SSR位点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2.35个等位基因.各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21 7~0.896 7之间,日本晴与5个恢复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57 6.聚类分析也将日本晴与5个恢复系分为两大亚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极大的遗传差异.这些材料和结果对水稻遗传基因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个简便的适合于分析油菜中SSR位点的检测体系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介绍一个DNA用量少、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快速简便的适合于分析油菜中SSR位点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对于其它作物的SSR标记分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1985年开始在翁牛特旗海金山种牛场进行了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丹红F_1毛色基本同草原红牛;尻部宽、长而平,原有斜尻缺点已明显得到改进;各阶段体重、体尺均有明显提高,尤以体躯的重量、宽度、高度和后躯的提高更为显著;适应性与草原红牛无差别;其产肉性能和产奶性能比草原红牛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棉花gDNA体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介绍了棉花基因组DNA(genomeDNA,简为gDNA)体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技术流程,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包括染色体和探针的变性条件、染色体的蛋白酶K处理技巧等。试验中作为靶DNA的体细胞染色体采用棉属异源四倍体种海岛棉;探针和封阻均采用gDNA,材料是棉属二倍体种A染色体组(Agenome)的棉种(亚洲棉和草棉)和D染色体组(Dgenome)的棉种(瑟伯氏棉、雷蒙德氏棉、戴维逊氏棉等),分别交互使用。试验结果比较理想,获得良好的FISH片子,而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基因型对陆地棉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7种棉花基因型的花药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有的基因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均能高频率地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量不同;再生植株的花药比原始亲本的花药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品种间杂种表现出部分优势,但不明显。本试验中,仅鲁棉6号和Siokra1-3两个品种诱导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和再生植株,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从基因型在棉花花药培养中的效应、外界调控对棉花不同基因型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棉花花药培养与体细胞培养基因型差异的比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棉花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是受两套遗传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并提出了棉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阈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棉花根系建成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本文针对留营养枝和整枝棉花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密度条件下进行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早,一般比整枝棉花早10~30d达到根系生长高峰期;(2)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量大,峰值高,比整枝棉花最大根长密度高1.8~3.4mm·cm-2,即高14.4%~16.6%;(3)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速率大于整枝棉,一熟条件下可为整枝棉的3.2倍,达到0.99mm·cm-2·d-1;(4)留营养枝棉根系中后期易早衰。本文还研究讨论了留营养枝与整枝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针对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特点,提出留营养枝棉花高产栽培中应注意早施肥、早浇水,而且肥、水量要比常规管理大,中后期应注重及时追施花铃肥和根外补肥,防止棉花早衰。这项研究对于制定棉花简化栽培规范化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