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汤阴县城关信用社立足本社实际,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强力营销贷款,扶持非公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已扶持非公企业38户,贷款余额达到4657万元,占该社贷款总量的41%.  相似文献   
2.
小麦苗期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氮是作物吸收的第一大必需营养元素, 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 而发掘耐低氮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氮高效育种的基础。为此, 本研究以30 个小麦-冰草远缘杂交的高代品系, 1 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的T1BL·1RS 易位系, 2 个"小偃54"×"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品系, 以及13 个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 个处理的苗期水培试验, 进行了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与评价。方差分析显示, 13 个氮效率相关性状在2 种氮水平之间及各小麦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 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1.2%, 已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能够基本反映整体状况。其中, 相对茎叶吸氮量、相对植株吸氮量、相对根冠比、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茎叶氮利用效率、相对根含氮量在3 个主成分中占较大的比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在33 个小麦远缘杂交品系中08B41 得分最高, 为1.60,为最耐低氮的品系; 13 个主栽品中"科农9204"得分最高, 为2.10, 为耐低氮的品种。聚类分析显示, 46 份基因型小麦可划分为3 大类: 耐低氮型(15 份)、中间型(22 份)和低氮敏感型(9 份)。筛选出08B41、XJ19-1、08B8、08B10、08B13、08B25、WR9603、08B2、08B5 共9 份耐低氮远缘杂交高代品系, 及"科农9204"、"邯7086"、"河农827"、"石麦18"、"石4185"、"石新733"共6 份耐低氮主栽品种。这些耐低氮的基因型可作为小麦营养高效育种的种质资源, 本文并对小麦近缘种属在小麦营养高效遗传改良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于主要粮食作物中微量营养元素(特别是Zn 和Fe)的缺乏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症。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sp. dicoccoides)是提高小麦籽粒Zn、Fe、蛋白质含量及改良小麦其他性状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以4 份野生二粒小麦及32 份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后代为材料, 进行籽粒中富含Zn、Fe 和蛋白质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野生二粒小麦的后代材料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籽粒Zn、Fe 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说明这些性状能够通过育种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试验共筛选到17 份Zn、Fe 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石4185"的材料, 说明将来自野生二粒小麦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是提高小麦籽粒Zn、Fe 和蛋白质含量的有效途径。其中5份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表现出较高籽粒Zn、Fe 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时, 也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农艺性状。这些材料的获得为小麦生物强化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芋疫病1.症状识别芋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初病时,叶面初生黄褐色圆形斑点,以后各斑点渐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轮纹大斑,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湿度大时斑点表面有白色薄粉层,病斑中央的组织坏死成裂孔,严重时仅残留叶脉。叶柄受害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周围组织褪黄,病斑扩展,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职业学校,电子电工都是主力专业,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和普及性。笔者多年在农村职业学校从事电子电工课的教学工作,也到城市学校进行过学习和交流,深深感到了二者之间在立足点和发展需求方面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学校更应该立足农村,服务当地经济,同时兼顾向外界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小麦近缘属植物黑麦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本研究调查并分析了390份小麦-黑麦种质材料。在这390份种质材料中,6个主要农艺性状值均有较大的极差,说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与10份小麦主栽品种相比,90%以上的材料具有穗长和分蘖数的显著优势,60%以上的材料具有小穗数优势,约30%的材料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主栽品种。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技术,对8份农艺性状优良的代表性材料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3份为六倍体小黑麦(AABBRR),2份为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1份为1RS·1BL易位系,其余2份不具有可见的黑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值得指出的是,3份六倍体小黑麦与2份八倍体小黑麦所含的黑麦染色体不完全相同。八倍体小黑麦中有1对来源于黑麦的小染色体,而六倍体小黑麦中没有类似小染色体;并且,不同材料中黑麦4R染色体端部的GISH杂交带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这些小麦-黑麦种质材料进一步应用于小麦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许云峰 《植物医生》2011,24(3):37-38
通过对15个不同杂交中稻组合(品种)2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特优627组合(品种)抗稻瘟病居首,其次是宜优673。特优627适合在德化县稻瘟病老病区推广种植。两优航2号已丧失抗瘟性,应淘汰,其他参试品种宜在历年稻瘟病轻发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EMS诱导小麦品种烟农15突变体的鉴定和EST-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MS对小麦品种烟农15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突变体库、创造小麦新种质,为小麦功能基因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经过M2代筛选和M3代鉴定,得到11个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系,其中籽粒大小和株高2个性状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突变系均有复合性状突变出现,将其分为3类突变表型:8个大粒、高秆突变系;2个半矮秆突变系;1个高秆、多蘖突变系。用715个EST-SSR引物对受体烟农15和4个M3突变系进行了分析,共有14个引物对在受体和突变系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其中12个引物对扩增结果的差异表现为条带的有无;2个引物对表现为扩增出长度不同的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10.
魔芋是我镇传统的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对产量影响大.在我镇常见的魔芋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炭疽病、轮纹斑病等,其中以软腐病发生最广、危害最重,重发年减产达60%以上;常见虫害有斜纹夜蛾、甘薯天蛾、金龟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