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3种入侵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3种入侵植物水葫芦、大藻和空心莲子草为材料,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弱光下(200μmol/m^2·s)空心莲子草实际光合效率(PSII)和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d)都高于大藻和水葫芦,但强光下(800μmol/m^2·s)空心莲子草的PSII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受到显著抑制,大藻抑制程度较低,而水葫芦的耐受性最强。通过快速光曲线发现,在变化的光强环境中,水葫芦的适应能力最好,大藻次之,而空心莲子草最差。强光下水葫芦和大藻非光化学淬灭(NPQ)的主要组分是能态淬灭(qE),而空心莲子草的主要组分是qE和状态转换淬灭(qT)。3种入侵植物中水葫芦的适应能力最强,大藻次之,空心莲子草最低。空心莲子草尽管在强光下受到了损伤,但仍具备较高的光保护能力来助其“过冬”。这些特性可能与植物的入侵性有密切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探讨入侵植物维持能量平衡的能力与入侵性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制备高纯度茂源链霉菌原生质悬液的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支持。【方法】在茂源链霉菌菌丝体一级培养不同时间(4,8,12,16,20,24,28,32,36,40,44,48h)后,称取菌丝体干质量,确定一级培养最佳时间;将一级培养的菌丝体转接培养二级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时间(13,14.5,16,17.5,19,20.5h)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再生率的综合情况及菌丝体形态显微镜观察结果,确定二级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的最佳质量浓度(0,2,5,10,20g/L),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确定使用溶菌酶的质量浓度(2,5,8,10,20,50mg/mL)和酶解时间(1,2,3,4,5,6,7,8h),使用不同方法(500r/min离心法与双层18μm和0.45μm滤膜过滤法)分离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分离后的损耗情况进行比较,确定分离条件。【结果】茂源链霉菌一级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8h;二级菌丝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在培养基中添加5g/L甘氨酸,培养16h,溶菌酶最适质量浓度为8mg/mL,酶解3~4h;以500r/min离心分离原生质体可以获得较纯净的原生质体悬液;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达97.82%,再生率最高达9.04%,纯度最高达87.53%。【结论】得到了制备高纯度的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悬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最终得到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蔗糖70 g/L,酵母粉6 g/L,CaCO_310 g/L,MgSO_41.5 g/L,KH_2PO_40.025 g/L,发酵时间4 d,种子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 7.2,发酵温度30℃,摇瓶转速250 r/min。在上述最优方案下,根瘤农杆菌琥珀酰多糖产量达18.550 g/L,比其初始条件下产量(8.010 g/L)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根瘤农杆菌生产琥珀酰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分子量大豆多糖的表征和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提大豆多糖为原料,通过控制降解条件得到4种不同分子量的大豆多糖样品,分子量分别为550,347,285和21 k Da。对4种多糖进行了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并分别测定了4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4种大豆多糖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活性高低有所不同,分子量为285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还原能力最强,分子量为21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弱,还原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5.
以四个在环境监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纤毛虫属-游仆虫属、尾柱虫属、棘尾虫属和伪角毛虫属纤毛虫(Euplotes, Urostyla, Stylonychia, Pseudokeronopsis)为材料,对其16s小亚基核糖体RNA(16s-like Small Subunit rRNA,SS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他种腹毛目纤毛虫相比较,以美国赭虫(Blepharisma americanum)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游仆虫属最先从腹毛目纤毛虫中分化出来,尾柱虫属(Urostyla)与全列虫属(Holosticha)纤毛虫亲缘关系较近.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和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nmae)是姊妹种,在外观上及其相似,但可以用构建进化树的方法从分子角度加以区分.从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上可知,红色伪角毛虫与全列虫科种类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尾柱虫科种类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