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志亭和妻子朱春燕二人苦心经营9年,把一个日产面粉不足10 t的小厂,打造成日产面粉200 t的中小企业,产品销往20多个城市。9年来,他们还为村民免费代储代管小麦6 250多万kg。他说——近日,笔者走进山西省襄汾县永固村鑫源面粉厂,一辆从三门峡驶来的重型大卡正在卸粮。走进磨面车间,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没有雾霾般的粉尘扑面,只看到一排排正在运转的机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甘草种子是否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萌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0g·L~(-1)浓度的甘草种子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率、Gu SQS1基因和Gub 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作用。10g·L~(-1)甘草种子水浸液处理下甘草种子的萌发率为62%,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76%);该处理极显著抑制了Gub AS基因的表达,但对Gu SQS1基因的表达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调控栽培甘草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小麦适宜播期和密度,明确不同年型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1951—2015年泰安地区的气象数据为基础,根据冬前积温划分出不同年型,并利用DSSAT模型进行不同播期(10月3日、10月8日、10月13日、10月18日、10月23日、10月28日)和密度(每公顷分别为150万、180万、210万、240万、270万、300万)下的小麦生长模拟。结果表明:偏暖年型,该地冬小麦最适播期在10月13日左右,正常年型最适播期在10月8日左右,偏冷年型在10月3日左右;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小麦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适宜密度(基本苗)为300万/hm~2;小麦总茎数和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和密度减少而减少;各播期下小麦总茎数均表现为偏暖年型﹥正常年型﹥偏冷年型。偏冷年型小麦总茎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多,偏暖和正常年型低密度条件下小麦通过调节作用也可获得较高的总茎数。播期、密度对产量、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年型与播期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和穗数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田资源高效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是提升粮食总产量、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探索农田资源高效利用途径及限制因素,为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山东省4个生态区域(鲁东、鲁中、鲁西北及鲁西南),利用模拟模型等方法研究2008—2017年不同气候、栽培管理条件下作物产量,提出定量化评价指标,分析并明确影响各生态区域资源利用及产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1)鲁东地区冬小麦生长季受光温资源、品种、栽培模式、水资源、氮肥资源因素影响率分别为16.96%、20.68%、1.39%、60.97%、0;鲁中地区受各因素影响率分别为37.72%、20.16%、1.57%、40.55%、0;鲁西北地区分别为17.90%、19.11%、1.20%、61.79%、0;鲁西南地区分别为33.65%、23.80%、1.65%、40.90%、0。(2)鲁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受光温资源、品种、栽培模式、水资源、氮肥资源因素影响率分别为49.11%、9.07%、10.64%、31.18%和0;鲁中地区受各限制因素影响率分别为56.62%、10.86%、11.65%、20.87%、0;鲁西北地区各因素影响率分别为43.01%、18.95%、11.26%、26.78%和0;鲁西南地区各因素影响率分别为64.42%、5.44%、15.84%、14.30%和0。【结论】冬小麦生长季鲁东、鲁西北地区农田资源主要受水分资源限制,其次是光温资源和品种的限制,栽培模式和氮肥资源影响不大。鲁中、鲁西南地区则主要受光温资源和水分资源的共同影响,其次受品种因素限制。夏玉米生长季4个地区均受光温资源因素影响最大,水资源次之,品种和栽培模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体制机制问题、投入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白芨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生产大量优质白芨种苗,以白芨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可促进白芨种子的快速无菌萌发,当6-BA的浓度为1.0 mg/L时可以促进幼苗的快速分裂生长,添加了2 mg/L的2,4-D的培养基可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种子苗原球茎经切割后在MS+2 mg/L 2,4-D+0.5 mg/L6-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1.0 mg/L的6-BA和0.15 mg/L的NAA配比可以诱导丛生芽的生长和增殖,添加了70 g/L香蕉泥和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可有效促进根的生长。无菌发芽的种子苗移栽率可以达90%,而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较低,但随离体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苹果属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丁香疫霉P.syringae和栗黑水疫霉P.cambivora 3种检疫性疫霉的同步分子检测方法,根据疫霉属18S rRNA,ITS,HSP90和Ypt1基因分别设计通用引物,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及栗黑水疫霉特异引物,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和模拟带菌测试.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苹果属上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四重PCR检测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浓度组合为10μmol/L的18SUF/18SUR,PHSF/PHSR,PCSF/PCSR和PSSF/PSSR分别为0.2,0.6,0.8,1.0μL;最佳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为63℃和20s.该体系扩增冬生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232bp的ITS基因特异带,丁香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683bp的HSP90基因特异带,扩增栗黑水疫霉出现884bp的18S rRNA条带和314bp的Ypt1基因特异带,对照菌只出现18S rRNA条带;四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低于单重PCR;模拟带菌试验可同时扩增出4个片段.表明该四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冬生疫霉、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同步特异检测,实现苹果属类水果及种苗检疫性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张豆豆 《河北农机》2019,(6):119-12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务派遣符合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在调整劳动力需求、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薄弱、立法不足和执法不严等原因,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想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应当首先理清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最终能够使劳务派遣制度充分发挥其作为辅助用工形式的重要功能,使其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豆豆 《山西农机》2013,(10):41-42
在襄汾县革命老区永固村,有这样一位农民,虽已年过半百却仍孜孜不倦地编织着自己的种粮"中国梦",他就是徐艳庆。在这个闻名遐迩的"烧饼村",他和老伴种着13.33hm2的河滩地,年产粮食超过150 t,比过去一个生产队产粮还多,种粮8年他喜获"八连增",总产小麦、玉米1 200 t,为全国粮食"九连增"作出了一份贡献。他精心培育的小麦良种每年可供农民播种333.33 hm2,又取得年增产小麦250 t的良好效益。他说:"多打点粮食,支援全国城镇化建设就是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