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2.
3.
前言目前国内外防治农林害虫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松香为原料作为胶粘剂类进行粘虫研究,报导甚少,国外曾有过用松香甲酯和聚乙烯作原料制备粘虫胶的报导,但尚没有直接采用松香和液体树脂制备的粘虫胶。国内市面上虽有粘蝇纸和粘鼠胶出售,但由于其耐候性能差,而不适合于防治农林害虫。所以,需要研制一种粘虫胶,既要有引诱昆虫的气味,又能经受风吹、雨淋和日晒,而保持一定时间的粘性性能。为此,广东省林业厅于1983年提出“粘虫胶的研制及应用”项目,由封开林化厂和省林业厅科技处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从1984年初开始,经过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